王蓓
浙江省东阳市虎鹿镇中心小学,322100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包含了古诗词,同时它是小学语文当中的重要学习内容。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古诗句子也比较高深晦涩,理解起来比较难。但如果让学生进行古诗诵读,就能够在抑扬顿挫的语调当中感受其情感与内容。在本篇文章当中,就主要是针对小学语文低年级的古诗词诵读教学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
引言:现如今古诗词在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带领着学生领略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能够在字词句当中体会古人的情感风采。但由于古诗词过于深刻与理论化,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无法对古诗词展开精准的提炼与理解,所以需要利用诵读来让学生从直观方面来领略古诗词语言风采,进而深入到古诗词文本当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及其动人的情感。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诵读的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当中所学习的古诗词字句精炼,篇幅小。字词认读方面比较简单,但是古诗诵读却并非易事。在展开古诗诵读时的基本要求便是诵读的语音准确、字词句不得出现纰漏,另外还需要做到语调饱满适中,在抑扬顿挫的情感语调当中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及其魅力。
(一)语音准确无误
语音准确无误是需要发音准确,每一个字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区分准确。小学生的语言很容易受到方言和平时说话习惯的影响,普通话不标准。学生在诵读时平翘舌、前后鼻音出现混用不准确的现象,进而导致诵读语音不正确,古诗词美感被破坏。
比如在《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当中,“登”字很容易被学生读成前鼻音;在读“流”、“里”和“楼”这几个字时,学学生无法分清l和n;特别是“层”,这个字许多同学会将其读成前鼻音或者翘舌音。这种读音问题在古诗诵读时是常见现象,小学生如果养成习惯,非常不利于其之后的古诗学习和诵读,更无法提升其诵读素养和语文素养。所以在诵读过程当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语言的规范及其诵读习惯,从小进行严格指正与要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与诵读规范。
(二)语调饱满适中
古诗词的情感非常饱满,仅要求正确规范地诵读是完全不够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调情感饱满适中是怎样的状态呢?比如在《画》这首诗当中,许多同学生在诵读时都会平铺直叙地读出来,丝毫没有情感。在读这首诗时,第1句中的“看”、第2句中的“听”、第3句中的“去”、和第4句中的“来”,这几个字一定要注意诵读时稍有停顿,再将后面的内容读出来。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或者音频的方式将这首诗的诵读示范展示给学生,让同学们在进行诵读时也能够向示范音频一样做到圆润饱满,将每个字音完全发出的同时,也能够有曲调,有情感的读出来。加深古诗诵读的韵味,注意每一句话当中的字词及其声调,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的语言风采及其情感魅力。
二、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古诗诵读,挖掘古诗情感
小学语文课程中,学生学习的古诗种类丰富各样,有委婉抒情、直抒胸臆等不同类型的古诗。但无论种类如何千变万化,古诗的韵味与情感是一直存在且不变的。情感是古诗灵魂,也是其魅力所在。在进行古诗诵读时,最主要的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古诗背后存在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诵读时更加具有感染力,进而打动自己,感受古诗词当中的内涵。教师可以先对诗人的生平事迹与创作背景展开介绍。让学生进入到古诗情感背景当中,进而深刻的领略诗歌的内在情感。
比如在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篇古诗中,先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在这首诗的创作过程当中,柳宗元参加了永贞革新运动,但受到反对被流放10年。在这过程当中,其被管制、软禁,在各种险恶的环境压迫当中作了《江雪》这首古诗。尝试让学生去理解一下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创作情景。在流放当中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志向都展现在诗歌当中。当时的唐代社会,一天天在就走下坡路,而柳宗元是如何通过诗歌来展现出其幻想境界的呢?在险恶的环境当中,诗人又是如何通过歌词句来展现自己的超然物外和摆脱世俗的心态呢?在这些情感与背景的烘托之下,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在诵读当中领略诗歌背后的内涵,将这一爱国情怀和清高孤傲的思想情感,真正融入到古诗诵读当中,使诵读更加有韵味和深度。
(二)构建诵读情境,融入古诗意境
古诗词的意境非常重要,需带领着学生深入诵读情景当中。通过意境,使学生更直观体会诗歌的情感。选择一首歌曲来带领学生深入意境,也可通过播放视频带着学生去诵读,发挥其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深入到诗歌情景当中。
比如在《春晓》这首诗当中可以展现为学生展示一下春天的景象,布谷鸟在叫、晚上的春雨声、白天早上看到花朵被雨打落的景象。再播放一首春意盎然、舒缓安静的歌曲来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到诗歌意境当中。这样他们能够更快的体会诗人心境,又能够加深其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在这一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想象而感受到当时的古诗情境之美和作者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
结束语
古诗诵读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参与度高的学习模式。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也能更深刻的理解古诗内涵及其意境。通过课堂诵读不断引入,使学生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特有魅力,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曾丽娟.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研究[A]. 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C].广东教育学会:,2020:7.
[2]李玉清.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48.
[3]刘如梅. 渗透审美教育,提升古诗词诵读能力[J]. 教书育人,2020(3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