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刘春燕
[导读] 小学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孩子们知识文化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摘要:小学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孩子们知识文化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众多门类中的主要科目,其教育工作自然肩负着培养孩子基础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等一系列数学核心素养的重担。小学数学是学习高等数学等深层次学科的基础,有着它独特的特性,需要不断的提升教育工作品质才能有助于小学生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培养;教学思路
        引言: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改工作的逐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提升、不断改进,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适应新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实践等能力为重心,着力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度,让学生乐于学、乐于思、乐于做,遨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和培育。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及目标不明确
        许多老师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学知识点、学演算技巧,为此衍生出题海战术、分数竞技等功利性教学思路,这种方式无疑走入了数学教育的误区。数学教学不是分数竞赛,分数高不一定代表数学能力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启蒙,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培养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对孩子未来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方式机械化,课堂缺少趣味性
        在实际小学数学课堂中不难发现,许多老师喜欢让学生们做好课前预习,上课时开始照本宣科,听不懂的孩子就归咎于课前准备工作没做好,其实这恰恰没有掌握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小学数学相对其他阶段数学,难度最低但趣味性、延展性很高,小学生处于思维发育不健全的时期,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点接受有抵触情绪,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1、转变工作思路,强化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确定好“三维目标”,就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目标,只有目标明确、全面,才能让数学教学工作思路清晰、正确,学生们才能够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一课时,老师们的课堂目标应该从“三维目标”出发,首先要让孩子们理解不同线的区别,角的区别,角的测量这些基本知识点与能力。其次老师要研究好学习本课过程,学习角应该先从分析不同种类线条到画出线条开始,再启发学生用线构建并画出不同的角,判断不同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学生达到对角的了解这一目标后,才能开始角的测量教学,用角的测量去反证角的分类。

当以上目标达成以后,老师应该从角的度量出发,引导孩子们思考,假如我们每个人是一个角,那我们同学们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孩子们不难想到,当和他人组合的时候,将形成更大的角,从而明白团结的力量大这个人生哲理。这是从“三维目标”出发,一步一步提升孩子们从脑力到心智的成熟,对小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2、改变教学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小学数学科目作为主要学科,相关工作应该走在前列。而恰恰好教学方式的创新对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来说大有裨益,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它不应局限于知识点的教授,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运算定律”一课时,教师应该立足于知识点难度已经加大的现实,创新教学思路,提前设计与知识点相关的短片动画、幻灯片或课件进行授课,首先吸引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好奇心,其相关计算课程,利用点击化课件,邀请同学到讲台上进行操作,增加课程趣味性。当学生对运算法则有初步认知以后,鼓励全部同学一起编运算口则,锻炼同学们自己的学习归纳能力,学会理性去思考数学运算过程的严谨性、标准化,最后,让同学们自己举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计算,将数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去,锻炼其实践能力,养成数学思维习惯。这种方式,可以让相对枯燥的运算定律也变成了一种数学游戏,让学生各项能力得到提升。
        3、重视情境教学,推进第二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通常过于流程化,教师需要打开思路,将书本教学与情境相结合,设立情境教学,才能让学生融入数学课堂,被数学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而积极投入学习。同时,第二课堂的推进也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绝佳策略,课后的小组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更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合作性,很多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迸发出数学潜力。
        比如学习“三角形”一课,老师能在课堂中表现的有限,但三角形在小学几何乃至高等数学中都有着极其重要学习价值,当学生根据老师设立的“生活中的三角形”这一情景在课后小组去讨论学习时,会不断去学习和发现更多三角形的巧用,并相互促进,不断挖掘三角形的知识内涵。从这个角度出发,这种方式真正达到了自学成才的目的。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方法多样、成效不同,但其意义还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本道德修养等优秀的品质,唯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助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往高质量发展,才能让学生成为国之栋梁,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郝海利.例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48):82.
        [2]葸春辉.浅谈小学数学教育问题与对策[J].文理导航(下旬),2017(08):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