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薇
浙江省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315315
摘要:在社会整体水平稳定提升,社会环境愈发完善的形势下,社会发展建设对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作为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创新优化势在必行,而数学作为其基础课程,其教学创新发展尤为关键。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创新发展途径,为相关教师挖掘教育的活力,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中职数学;教育活力
引言:在新课程逐步推进落实影响下,中职数学教学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侧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促使学生在数学教学影响下能够建立良好的数学认知与知识应用能力。受此影响,为学生构建贴合上述教学目标的教学框架,深度挖掘课程教育活力,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合理构建数学学习应用情境
中职院校作为各社会工作岗位与教育教学间的桥梁,其教育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应更侧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应用知识,促使其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活动,激发教育活力,因此,基于该教学目的的数学学习应用情境,成为教师更新优化中职数学教学思维框架的重要元素[1]。例如,在《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微视频等资源,侧重想学生展示生活中具备函数关系的简单数学模型,如“某学校商店出售一种汽水,该汽水每瓶的售货价格为2.5元,购买这种汽水应付价格与购买瓶数有何关系?能否用数学表达方式进行表达?”促使其在事例情境与问题情境的综合影响下,主动调动以往的数字知识储备,通过设购买瓶数与应付价格分别为x与y,结合数量关系建立y=2.5x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引导其思考之间所学的集合与该函数关系式的联系,得出应付值y与购买瓶数x在集合中的任意取值对应且对应值唯一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继续利用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展示其他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令其通过观察情境,在上述自主思考环节的基础上尝试自主剖析函数关系。并观察其与之前获取的函数关系的共性,在数字知识应用情境下深入思考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教师在此过程可就学生自主分析函数关系并进行表达的过程与学生进行互动,以生活情境与知识应用情境为枢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情境教学活动,激发其数学学习与应用的自主性,挖掘教育活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入项目教学
基于社会发展与新课程理念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影响,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自身的高效性与灵活性创新教学框架,将其与项目学习模式相结合,促使学生在项目主题与项目框架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便于教师提升该教学环节的有序性与科学性[2]。例如,在《计数原理》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微课信息资源,令学生在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前先行借助微课理解分类技术原理与分布计数原理知识内容,以及二者的差别,进而与学生进行交流,令其参与项目主题设计环节,尽可能选取与其生活阅历贴近的项目主题,如“班级竞选中的计数原理”“跨城市出行的方案选择”“箱子摸球游戏”等,令各个项目学习小组选择贴合自身数学认知水平或探究偏好的数学学习项目主题,进而以技术原理的剖析与应用为导向,自主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或模拟测算相关数据,完成项目探究任务,教师可在其各个项目探究节点,为其提供相应的微课资源,引导其借助微课视频明确具体的数学探究目标或探究方法,相较于以往的中职数学教学框架,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学习模式,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数学学习应用发展空间,促使其在合理的数学教学引导下,构建具体的项目探究框架与目标,逐步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相应问题,并在收集整合各项数据时,有效锻炼自身数据分析能力与运算能力,在凸显其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多元化教学,激发中职数学教学教育活力。
三、注重专业相关学科融合教学
基于社会发展建设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促使学生真正将数学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自身认知理解内容,教师应结合新课程理念对中职数学教学全面促使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强化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内容的衔接性,便于其应用数学知识思考处理专业学习内容,凸显数学知识的功能性与实用性,便于其在专业学习与数学学习的相互印证过程中,主动应用数学知识思维思考专业问题,激发中职数学教学在整体中职教育中的活力[3]。教师应侧重挖掘中职教学中职业模块与拓展模块知识理论与其专业课程知识的联系,例如针对计算机专业,应侧重强化程序框图等数学知识内容的应用实践延伸环节,促使学生在专业问题背景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数学知识应用目标与专业工作岗位实际工作目标作为综合评定标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评价内容,促使其在数学实践应用活动中不断提升数学认知水平,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并在数学学习与专业学习整合的过程中激发自身数学研究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为中职数学教学注入活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趋势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影响,为构建能够满足新课程教育理念,满足学生实际学习发展需求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培养方向,综合优化创新课程教学框架,为学生提供兼具多元化与现代化特点的数学学习环境,为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海峰.基于新课标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创新[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11):45-46.
[2]田夫.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2019,15(02):38-39.
[3]潘伟.中职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问题探究[J].中华少年,2018(1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