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章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宝莲中学 362302
摘要:从初中升入高中,初高中数学的授课内容,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不同,因此高一教师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本文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目前学生在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措施、初高中知识衔接工作的未来展望等四个方面探讨初高中数学衔接,为广大高中教师在处理出高中数学衔接方面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初高中数学现状;初高中数学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知识容量,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要求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初中的数学惯于模仿和定势分析,学习内容少,知识简单,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课程理论性增强,知识量增大,综合性增加,系统性增强,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必须从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转向理论和应用为主,这就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多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一阶段是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期”,数学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丧失对数学的信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成效决定着学生能否快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更决定着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1] 李树江.?西藏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J].?西藏教育,2020,(09):23-25.]]。因此,教师能否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能否学好数学,甚至关系着学生能否考入一所好的大学。
2.目前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及问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其原因存在于多个方面。
2.1学生对初高中的转变不适应
很多新初中生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一下子不适应高中教材的跨度,老师对学生以前的基础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也不是很了解,而教师忽视了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在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直接按照自己的教学模式开始,让学生不能适应。
2.2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截然不同
初中数学的课时充足,课容量小,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举例演示,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巩固复习。而高中数学课时减少,课容量大,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讲授大量内容,对各类知识点不可能讲全讲细,而学生的课程种类增多,难度增大,分给数学的学习时间就变少了。
2.3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数学急剧突变
事实上,初中的数学所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意识;而高中数学更多的是从理论角度,重视数学关系的理顺和推导。一个偏实际应用,一个偏数学理论,而数学理论很多时候显得枯燥乏味,这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困难。数学本身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但学习内容范围广阔,在初高中阶段学习内容的区块性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易衔接[[[2] 赵蕾.试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2):18-19.]]。
2.4高中数学难度深度与初中数学存在差异
初中教材偏向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而高一首先遇到的便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此外便是立体几何,空间几何。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其根本原因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教材内容具有很高的难度。每一项数学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思考[[[3] 孟建银.?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34-235.]]。
3.帮助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措施
3.1教师充分掌握初高中数学内容联系性,做到心中有数
在高一刚开始授课时,尽量降低教学内容难度,充分掌握授课内容与初中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从学生熟悉的初中内容入手,对于学生来讲是温故知新的重要环节,把初高中数学体系内的知识形成衔接,让学生不排斥授课内容后,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出当天授课任务。
3.2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尽可能变得生动有趣。如数学立体几何模块,用多媒体影像让学生从视觉上可以直观的看到物体的多个面,从而建立他们的空间立体感。此外可以借助教学模具体会数学的魅力: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关于原点,对称轴的对称问题都可以现场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教师积极探索适宜学生的学习模式
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有课堂参与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知识上。课前创设问题情景,创造问题导向型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此外,在数学知识教授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问题中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变得立体起来,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3.4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摆正心态,不要急躁,充分做好高一新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教导学生要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学会自主学习,不能再依赖初中时老师“填鸭式”授课、“看管式”教学、“命令式”作业的被动学习模式,逐步培养自己课前自主学习、课上思考学习、课后巩固学习“三学一体”的主动学习模式。
4.对初高中知识衔接工作的未来展望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这将经历很大的变化,学生能否适应这些变化将影响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生活。现在越来越多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关于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也被广泛讨论,在接下来的教育中,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其中的衔接工作,那么全面提高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的质量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傅成章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宝莲中学 362302
摘要:从初中升入高中,初高中数学的授课内容,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不同,因此高一教师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本文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目前学生在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措施、初高中知识衔接工作的未来展望等四个方面探讨初高中数学衔接,为广大高中教师在处理出高中数学衔接方面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初高中数学现状;初高中数学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知识容量,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要求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初中的数学惯于模仿和定势分析,学习内容少,知识简单,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课程理论性增强,知识量增大,综合性增加,系统性增强,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必须从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转向理论和应用为主,这就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多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一阶段是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期”,数学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丧失对数学的信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成效决定着学生能否快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更决定着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1] 李树江.?西藏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J].?西藏教育,2020,(09):23-25.]]。因此,教师能否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能否学好数学,甚至关系着学生能否考入一所好的大学。
2.目前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及问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其原因存在于多个方面。
2.1学生对初高中的转变不适应
很多新初中生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一下子不适应高中教材的跨度,老师对学生以前的基础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也不是很了解,而教师忽视了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在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直接按照自己的教学模式开始,让学生不能适应。
2.2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截然不同
初中数学的课时充足,课容量小,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举例演示,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巩固复习。而高中数学课时减少,课容量大,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讲授大量内容,对各类知识点不可能讲全讲细,而学生的课程种类增多,难度增大,分给数学的学习时间就变少了。
2.3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数学急剧突变
事实上,初中的数学所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意识;而高中数学更多的是从理论角度,重视数学关系的理顺和推导。一个偏实际应用,一个偏数学理论,而数学理论很多时候显得枯燥乏味,这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困难。数学本身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但学习内容范围广阔,在初高中阶段学习内容的区块性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易衔接[[[2] 赵蕾.试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2):18-19.]]。
2.4高中数学难度深度与初中数学存在差异
初中教材偏向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而高一首先遇到的便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此外便是立体几何,空间几何。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其根本原因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教材内容具有很高的难度。每一项数学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思考[[[3] 孟建银.?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34-235.]]。
3.帮助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措施
3.1教师充分掌握初高中数学内容联系性,做到心中有数
在高一刚开始授课时,尽量降低教学内容难度,充分掌握授课内容与初中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从学生熟悉的初中内容入手,对于学生来讲是温故知新的重要环节,把初高中数学体系内的知识形成衔接,让学生不排斥授课内容后,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出当天授课任务。
3.2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尽可能变得生动有趣。如数学立体几何模块,用多媒体影像让学生从视觉上可以直观的看到物体的多个面,从而建立他们的空间立体感。此外可以借助教学模具体会数学的魅力: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关于原点,对称轴的对称问题都可以现场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教师积极探索适宜学生的学习模式
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有课堂参与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知识上。课前创设问题情景,创造问题导向型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此外,在数学知识教授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问题中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变得立体起来,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3.4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摆正心态,不要急躁,充分做好高一新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教导学生要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学会自主学习,不能再依赖初中时老师“填鸭式”授课、“看管式”教学、“命令式”作业的被动学习模式,逐步培养自己课前自主学习、课上思考学习、课后巩固学习“三学一体”的主动学习模式。
4.对初高中知识衔接工作的未来展望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这将经历很大的变化,学生能否适应这些变化将影响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生活。现在越来越多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关于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也被广泛讨论,在接下来的教育中,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其中的衔接工作,那么全面提高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的质量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傅成章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宝莲中学 362302
摘要:从初中升入高中,初高中数学的授课内容,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不同,因此高一教师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本文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目前学生在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措施、初高中知识衔接工作的未来展望等四个方面探讨初高中数学衔接,为广大高中教师在处理出高中数学衔接方面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初高中数学现状;初高中数学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知识容量,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要求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初中的数学惯于模仿和定势分析,学习内容少,知识简单,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课程理论性增强,知识量增大,综合性增加,系统性增强,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必须从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转向理论和应用为主,这就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多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一阶段是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期”,数学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丧失对数学的信心。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成效决定着学生能否快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更决定着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1] 李树江.?西藏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J].?西藏教育,2020,(09):23-25.]]。因此,教师能否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能否学好数学,甚至关系着学生能否考入一所好的大学。
2.目前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及问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其原因存在于多个方面。
2.1学生对初高中的转变不适应
很多新初中生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一下子不适应高中教材的跨度,老师对学生以前的基础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也不是很了解,而教师忽视了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在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直接按照自己的教学模式开始,让学生不能适应。
2.2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截然不同
初中数学的课时充足,课容量小,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举例演示,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巩固复习。而高中数学课时减少,课容量大,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讲授大量内容,对各类知识点不可能讲全讲细,而学生的课程种类增多,难度增大,分给数学的学习时间就变少了。
2.3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数学急剧突变
事实上,初中的数学所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意识;而高中数学更多的是从理论角度,重视数学关系的理顺和推导。一个偏实际应用,一个偏数学理论,而数学理论很多时候显得枯燥乏味,这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困难。数学本身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但学习内容范围广阔,在初高中阶段学习内容的区块性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易衔接[[[2] 赵蕾.试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2):18-19.]]。
2.4高中数学难度深度与初中数学存在差异
初中教材偏向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而高一首先遇到的便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此外便是立体几何,空间几何。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其根本原因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教材内容具有很高的难度。每一项数学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思考[[[3] 孟建银.?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34-235.]]。
3.帮助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措施
3.1教师充分掌握初高中数学内容联系性,做到心中有数
在高一刚开始授课时,尽量降低教学内容难度,充分掌握授课内容与初中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从学生熟悉的初中内容入手,对于学生来讲是温故知新的重要环节,把初高中数学体系内的知识形成衔接,让学生不排斥授课内容后,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出当天授课任务。
3.2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尽可能变得生动有趣。如数学立体几何模块,用多媒体影像让学生从视觉上可以直观的看到物体的多个面,从而建立他们的空间立体感。此外可以借助教学模具体会数学的魅力: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关于原点,对称轴的对称问题都可以现场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教师积极探索适宜学生的学习模式
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有课堂参与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知识上。课前创设问题情景,创造问题导向型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此外,在数学知识教授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问题中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变得立体起来,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3.4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摆正心态,不要急躁,充分做好高一新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教导学生要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学会自主学习,不能再依赖初中时老师“填鸭式”授课、“看管式”教学、“命令式”作业的被动学习模式,逐步培养自己课前自主学习、课上思考学习、课后巩固学习“三学一体”的主动学习模式。
4.对初高中知识衔接工作的未来展望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这将经历很大的变化,学生能否适应这些变化将影响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生活。现在越来越多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关于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也被广泛讨论,在接下来的教育中,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其中的衔接工作,那么全面提高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的质量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 李树江. 西藏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J]. 西藏教育,2020,(09):23-25.
[2] 赵蕾.试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2):18-19.
[3] 孟建银. 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