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喻静超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社会各界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
        喻静超
        黄岩区头陀镇中学,31802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社会各界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对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之上,因此,各个学科都在依据素质教育的最新标准进行教学方向的调整和教学策略的创新。数学在整个学习阶段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够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意识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求创新思维的途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生活经验不足,对于事物的发展还不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种现象十分限制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初中使学生塑造学科思维的关键时期,各个科目的学习难度逐渐提升,如果不具备正确的学习习惯,理解起来十分吃力,甚至导致整个教学过程都十分被动,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寻找创新教学策略的突破口,全面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多种角度,想象思维、创造思维、探究思维、发散思维等都是学生个性化发展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教师在强化思维的过程中也应该确保教学策略的多样性。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总是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将数学复杂的逻辑和概念进行生硬地灌输,教学理念过于传统,使得学生逐渐在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堂当中丧失学习热情,甚至对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想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应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身心发展需求作为创新课堂的依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思维的完善。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正数和负数》一课的学习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并且可以简单理解正数和负数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借助对有理数的学习,培养他们整合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本节课学习时,不能够只是将相关的知识概念传授给学生,更应该让他们结合自己以往的知识储备进行自我探究,借助生活实例充分理解正负数的相关概念,明确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其感受到自己在课堂当中的重要价值,从而对知识的探究充满热情,具备完成学习任务的喜悦,更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培养数学思维,做到学以致用[1]。


        二、创新学习的课堂情境,构建数学思维
        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的学科知识难度也在逐渐增大,其中涉及到的概念较为复杂,对空间思维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及时发掘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深入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学习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将复杂知识变成具象的画面,有助于数学空间思维的构建,全面提升他们的归纳和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之间的学科能力有所差距,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在适宜其发展的环境当中学习到学科技能,促进个人水平的提升。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部分知识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空间思维的转换能力,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概念区分。立体图形具有多个角度,学生观察到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教师可以在进行这部分的内容讲解时借助多媒体平台,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其全方面的观察立体图形特点提供途径,这样的方式也便于学生逐渐具备专业的空间思维,促进数学水平的发展[2]。
        三、开展小组的合作交流,强化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紧密相连,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当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仅靠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教师应该意识到集体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将其依据差异性进行强弱结合,促使其在合作的过程中弥补自身的思维漏洞,学习到他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考察问题的方法,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强化自身思维能力,实现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3]。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相关内容学习时,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统计生活当中的数据,将其整理、描述并分析,用于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在整个统计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步骤较为复杂,教师在引导学生之间小组探讨之后,也要将任务明确分工,确保大家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且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对于课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强化数学思维的养成。
        结束语:综上所述,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具有多种实践途径,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对数学教学保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积极寻求更多的创新策略,促进学生的学科思维不断完善和教学是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佩韦.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亚太教育,2019(11):106.
[2]李建斌. 探析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69.
[3]李文辉.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才智,2020(18):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