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琴
湖北省监利市三洲镇初级中学 433300
摘要: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体验大多是枯燥无味的、沉闷的,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学习兴趣,而没有了学生的参与老师教学进度的推进比较慢,不少老师因此感到困惑,老师根本没有觉得课堂教学有什么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紧接着进行知识的讲解,最后布置作业。一系列操作看似流程化但殊不知这样做会降低课堂质量。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中,老师若想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有所提升需要摒弃传统的做法,突出课堂的趣味性,进行创造性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教学;策略
前言: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很清楚当前的教育形势已经出现了变化,老师也深知需要针对初中这一阶段学生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怎样做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大问题。作为老师来讲,在过去一直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老师确实投入了时间和精力,但最终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如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兴趣。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够解决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发现所采用的方法过于老旧且具有滞后性,根本不能够满足需要。创造性教学具有必要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老师要提高认识,在思考学生需要什么之后有计划的开展教学。
1 初中数学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必要性
要想让学生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就必须保证学生首先得对数学有兴趣有想法,之后还要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一个良好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富有激情。如今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什么是学生最注重最喜欢的。过去的老师一直认为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教学,认为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但学生才是主体,学生的想法才最重要。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盛行的那几年这些听起来似乎让人不足以为信,但应用传统方法的老师确实在实践中逐渐领会了这一道理,开始进行自我原因查找。初中阶段学生有着自身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这一阶段学生喜欢新奇的事情,而正是因为以往数学课堂过于枯燥,才让学生产生了趋避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未精神状态饱满,从未全程集中精力听讲。既然是教学方法不当,那么换一种教学方法或许会有一个良好的效果。在初中进行创造性教学是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的,这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不是一种揣测。事实证明,在初中数学进行创造性教学确实颇有奇效,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尝试进行创造性教学学生兴致非常高,很好的掌握了知识并且发展的能力。创造性教学是具有可行性的。
2 初中数学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思考
2.1 创造性教学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求新
这里所说的新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作为老师,需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工作。新课程改革提出老师要接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教学理念。近几年的教育形势不断变化,教育理念也随着发展。作为老师也要不断去学习,在接收教育理念之后要通过自身行为方式来进一步展现。在知识点的引用上教师同样要进行研究,思考如何做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原先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讲解这一方法过于老旧,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学生在这样的方法下学习兴致非常低,有些学生在下交头接耳有些学生开小差,总而言之,学生的状态并不好。老师只有应用新的多样的方法才属于创造性教学,而这样的教学才具有意义。
2.2 创造性教学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求活
对于老师来讲其期待学生在学习了某一知识点之后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在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根本不懂得灵活应变,这也许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一直以来,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解题,根本没有给学生机会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来寻找多种解题方案,学生没有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自然无法进行思维的跳动,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在进行创造性教学时老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竞赛,不对学生的做题解法提出过的要求,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学生的不一样体现在认知基础,情感以及学习能力上。对于老师来讲不应当强制性要求学生必须要发展到怎样的程度,而是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的指定,之后再进行针对性指导。
初中阶段学生实际上是有表现欲望的,而老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参与其中是老师的任务,当老师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之后完全改变自己的做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变得更加积极,让数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科。
3 结束语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喜欢课堂,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归有差距。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在于老师的认知有误。虽然老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但是没有去了解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而如今老师应当遵循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进行创造性教学,在工作中教师要坚持几个原则,努力构建有效课堂,确保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积极参与课堂,紧紧跟随教师的脚步学习,从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芸芸. 探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创新性教学. 新课程(下), 2017.
[2]龚美华. 浅析初中数学如何践行创新教学理念[J]. 中外交流, 2017, (00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