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瑗瑗
大庆市第二十四中学
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中,很多学生会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难教”,这多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将互动讨论教学模式融入物理课堂中,通过与学生积极互动、讨论,引导其积极思考,这对营造良好课堂环境、锻炼学生思维品质有着较大的帮助。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构建
引言:初中生的思维模式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分析事物时多是感性思维为主,就问题展开讨论时也多会有不客观的想法。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综合发展,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妨利用互动讨论教学模式,引导生生之间积极讨论,帮助其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积极备课,多方面展开探讨
教学改革后,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综合全面发展。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组合多种加血方式和手段,利用新颖且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合理设计游戏、生活化现象等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探索,从而更好的交流和互动[1]。举例来说,在学习《汽化和液化》一课时,学生需要在知道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对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等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现象引入课堂,并通过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如“大家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从固态到液态过程的特点,那么能否思考气态与液态之间的转化方式?”这是为了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来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教师可以用沾水的湿布在黑板上随意写两个字,一会儿黑板上的字就消失了,之后就可以提问:“黑板上用水写的字去哪里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现象,思考并讨论后回答:“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引导学生对汽化和本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利用实验增加师生互动频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应该就是实验了,在实验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也往往会更高。
因为丰富多样的实验现象可以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更加积极的构建互动讨论教学模式。举例来说,在学习《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电路的连接有更深入的了解,应在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法。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层次性,较为复杂的实验应先进行演示再让其操作,危险性较高的实验则不适合引到课堂中。因此,教师可以先演示电路连接实验,并向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电路连接有一定的顺序、在连接过程中开关一定要是断开的”等等。演示实验结束后,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一个电路图,并提问:“实验盒中有两只灯泡,能否参照电路图,将其连入电路中并用一只开关控制让其同时发光?”让学生两两一组操作实验,过程中可以就问题展开讨论。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指导和检查。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展示完成的电路,并介绍连接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使用多媒体构建讨论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来构建讨论教学模式。物理这一学科本身与其他学科相比,理论知识就要更晦涩难懂,如果仍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为教学注入全新的活力[2]。举例来说,在学习《电流的磁场》一课时,由于磁场和电场一样是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出来,但无法用肉眼看到,抽象性较强,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运用多种形式将知识点更直观的转化出来。在课堂中,教师应用多媒体展示已经准备好的电子课件,模仿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模拟实验过程。之后提出问题:“当直导线通电时会产生什么现象?断电后又发生了什么现象?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呢?”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搜集需要的信息,这可以锻炼其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在课件中利用鲜明的颜色或文字展示磁场方向,将抽象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之后再次根据实验现象再次提问:“直线电流周围磁感方向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讨论后回答:“是由电流方向决定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磁场相关的知识点,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物理课堂中引入互动讨论学习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备课,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其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课堂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更好的构建互动讨论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康玉雪.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0(52):211.
[2]李松.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与评价,2020(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