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杨翠玲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在全国中小学校中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在课上不再单一地讲解知识,

        杨翠玲
        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第二中学 ,010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在全国中小学校中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在课上不再单一地讲解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涵,强化他们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以初中地理学科为例,深入分析教学改革策略,保证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区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同时深化他们的人地协调观念,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学习与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当下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高品质的全能型人才,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教师在构建课堂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教学与生活实际串联,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在自由探索、积极沟通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提高整体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兴趣培养,设计多样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想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保证学生在课上呈现出“乐学”、“主动学”的状态,只有做到这一点师生、生生之间才能默契配合,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为实现这一理想化目标,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丰富的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探索欲望的探究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正式进入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对课内的地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同时也能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收获快乐,进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1]。
        二、简化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情境
        相较于初中时期的其他学科,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理解上的困难,为此教师一定要探索出简化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让同学们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体会地理知识的内涵,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此时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内抽象概念、地势地形都呈现在学生面前,信息技术所创情境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同学们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根据对多媒体内容的观察与研究领悟地理知识的内涵,最终产生深刻记忆,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授“民族”一节时,可以在PPT中依次展示五十六个民族的代表图片,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体会到国家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产生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教师对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比进行分析,并呈现出“中国民族分布图”要求同学们依此分析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回答“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两个问题,以此深化学生对课内知识的记忆,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强化学生信心,深挖生活素材
        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展现出不自信的状态,他们的不自信来源于对国家地理地貌的不了解,为此教师一定要转换传统教学模式,对授课思路和内容都进行创新,首先丰富教学内容,在明确课程主题的前提下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真正做到化抽象为具象,成功解决了学生心中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疑惑,也能引导他们根据生活寻找地理规律,强化整体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法的实施成功在班级内营造出轻松、融洽的氛围,同学们逐渐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自身的地理基础[2]。
        例如教授人教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气候”一节时,教师在导入课程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对他们提出问题:“如果你选择元旦假期出门旅行,为保证旅行的舒适度与趣味性,你会选择哪一个城市呢?”由此引导学生对不同城市的气候进行分析,以此正式进入教学,并在课件上展示出中国一月平均气候图,与同学们一起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并对南北温差、等温线经过地区的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四、打破传统束缚,师生互换位置
        以生为本是现代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为此教师必须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不再使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师生之间进行角色互换,为同学们提供主动讲解知识、分享观点的机会,每一节课都随机选择一名小老师,让他们对课内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而在此过程中课内气氛也会变得活跃、轻松,其他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明显降低,无论是师生还是师生之间都能进行有效互动,进而强化教学效果,构建出高效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是初中时期较为特殊的一门学科,教学内容既包括国家的地理地貌,也包含了实践训练,为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转换传统思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利用生活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等方法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初中生的核心素质的发展,为他们未来学习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艳宁.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85.
[2]黄信耀.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才智,2019,17:97.
[3]唐桂花.谈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才智,2020,04: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