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传区
横县横州镇第一初级中学 530300
摘要:地理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部分,同时还研究旅游、人口等人文地理的部分,这些地理知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新课标也明确了地理知识应该与生活应用相结合,因此,本文讲就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生活化教学进行论述,以此促进地理知识的教学质量提高,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1]。
关键词:初中;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兴趣
引言:初中阶段面临中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同时这一时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许多学生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往往会为了好不到好的学习方法而苦恼,尤其是面对地理知识,其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而地理教师如果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则可以使抽象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并促进复杂的地理知识简单化,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因此,本文分析当前地理教学的现状,并以此探索如何进行生活化的地理教学[2]。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需要更加全方位的人才,因此,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教育部门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以及其他学科素养,但是在实际应试化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显然成为一种理想。比如,在当前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三大“主科”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地理这种“副科”则不能得到同样的关注,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往往出现,教师对教学方式不重视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生硬的灌输教学,长此以往,便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同时,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还会压抑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此外,地理其实是一门在生活上应用很强的学科,但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通常处于“死读书”的状态,因此学生并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化为己用,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
二、实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
可以说兴趣是推动一个人自主学习的最强动力,只有当一个人被这件事所深深吸引,产生兴趣,才能自主、热情地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于处于思维活跃期的初中生而言,他们非常不喜欢被沉闷、枯燥的东西多束缚,他们只会被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吸引,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推动他们学习的最强动力[4]。基于此,当前初中地理教师想要加强生活化教学,则可以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激发学生兴趣点为原则,在教学内容中自然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案例融入地理教学内容中。在进行初中地理最初的“学会使用地图”的教学时,教师则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如果你们想去一个好朋友家参加他的生日派对,但是你第一次去,你怎么找到他的家呢?”有的同学会马上回答:“老师,我可以和他联网开定位!”“老师我还可以直接导航!”此时,教师可以说:“同学们那如果我们没有网络呢?你们能不能试着用地图找一找啊,今后如果我们出去野营那也不一定会有网络啊。”此时,教师便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重要性,进而以贴近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5]。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的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对地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找到能够自然融入学生生活的教学元素,以此自然地将及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生活场景,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吸收。基于此,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学“中国的气候”这一小结的地理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小华住在海南,寒假的时候,想回远在东北老家的奶奶家去过年,此时小华准备的厚厚的羽绒服,同学们你们说小华准备的衣服对吗?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寒假结束了,小华的奶奶想跟随小华回海南玩,此时,小华的奶奶需要准备什么样的衣服呢?通过这样不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教师可以巧妙地带领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自然地学以致用,进而使地理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敏感,同时具有明显的叛逆性,因此,在这一阶段如果想切实进行好地理教学,使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教师首先应该注意改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这对促进地理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地理成绩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心声,将地理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引起学生能够的探究欲望,促进地理知识生活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化的语言,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如教师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故事、谚语等来阐述地理知识,以此使地理知识更加富有生活化的气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进行关于“气候差异”的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学生们都熟悉的文言文小故事展开地理知识的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聊一聊自己生活中去旅游的时候,亲身感受到的气候差异,以此让学生们了解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在课堂中建立生活氛围,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四)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实践
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思维活跃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有着非常强的探索欲,但是现代教育往往将学生拘束在课堂上,这就会使得学生失去探索的机会,从而不利于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兴趣。基于此,作为地理教师,想要使地理教学生活化,还可以从加强生活化的地理实践入手,让学生在实际中强化地理对知识的认识,进而使学生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述“水资源”的相关地理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带领学生走出去,去亲自调查周围生活环境中的水资源,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在生活时间中学会观察,学会应用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结语:总而言之,地理是一门涉及面广,知识内容丰富,并与实际生活联系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地理知识的复杂性,又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困扰,学生很难有效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往往也很难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为学生建立生活的教学氛围,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案例融入地理教学内容中,并带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实际生活中,亲自体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才能以此完整地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内容,是地理教学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中,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进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学超.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唐洁. 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3]王珍. “生—生”课堂提问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4]陈慧. 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实施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5]香瑞. 基于区域认知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