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康娇
湛江市坡头区米稔中学524061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中。初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历史的内容帮助其建立民族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爱国精神,提升道德意识,形成“四个自信”。家国情怀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德育素质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是现阶段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本文结合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教学建议,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途径
引言:家国情怀是形成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也是历史这门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初中历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历史知识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生成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其次,家国情怀的养成,还有助于学生们道德品质的培养。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师缺乏明确的观念,在家国情怀的教学上缺乏重视,老师们应当调整好自己的理念和想法,深度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深情感教育。
一、明确教学目标,坚定家国情怀
在我国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历史课程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内容讲授时,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近代的国情,提升他们的家国情怀,丰富知识储备,以此来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基于此,教师应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在课程中重视这方面知识的教学,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讲解,通过真实的事件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其形成明确的意识。其次,历史课程是一门人文精神较强的学科,利用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德育内容进行结合,提炼出和升华出有利于家国情怀的内容,坚定教学目标[1]。
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材中第一课《鸦片战争》,讲述了当时中国百姓被鸦片残害的情况,以及林则徐通过明察暗访,缉拿了大量的商贩,并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鸦片的事件。在进行本节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内容,将情怀融入其中,通过讲述百姓们民不聊生的惨状和硝烟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得知当时人们对鸦片的憎恨,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深度挖掘教材,渗透情感教育
教材中的内容极其丰富,包含了大量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且记录的内容生动形象,历史事件的讲述也能带动人们的情绪变化。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深度的挖掘教材,使用丰富的内容融入情怀教学,引导初中生进行思考和想象,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激发他们的情感态度,并让其形成浓厚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保证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家国情怀的形成[2]。
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材中《洋务运动》一课,讲述了我国第一次近代化的运动,结果以失败告终。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知识内容,并向学生提出疑问,如“为什么兴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给当时的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度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去翻阅教材内容和相关的资料,不断地去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得知“这是一场民族的自救活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人民已经形成了进步的意识。”在他们深度挖掘知识的过程时候,教师便可渗透进情感教学,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起抵抗的的精神,带动他们的情绪,达成我们学习的目标。
三、利用历史人物,丰富情怀内容
在近代史中,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牺牲在革命中,他们鲜明的形象是我们展开教学的良好素材。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总结出一些较为出名的人物,利用他们的形象来加深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的展开家国情怀的教学[3]。
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材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林则徐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将满腔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蕴含在两句诗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恶势力的拼搏精神;顾炎武提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能激发起学生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在新时代勇于担当,捍卫国家尊严;毛泽东提到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是表达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这样的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都是我们渗透进家国情怀教育的最佳途径,通过这些英雄的事迹和话语,不断的冲击他们的认知和情感,让其理解到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当下,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怀,形成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的意识。
四、构建情景教学,引发情感共鸣
情景教学在近几年中被教师们得以广泛的应用,初中历史教师也可以使用这一手段展开教学。在讲解一些场面较大、内容丰富的知识时,学生们可能联想不到当时的画面,基于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们进行观看,通过视频中的内容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不断的激发他们情感,融入进家国情怀精神,引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4]。
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讲述了内战结束,歼灭和改编国民党主力军队。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些影视视频和历史遗留画面的图片,为其构建一个情境,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学生们的认知,并结合教材中提到的内容,不断深化记忆,了解到当时中华民族拼搏奋斗的精神,形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对革命先驱燃起崇敬之心,利用情境的构建激发其他们的情感共鸣,实现个人感情的升华,并树立起家国情怀的意识。
五、新旧时代对比,升华教学目的
在学习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后,学生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情怀意识。在课程讲授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较为轻松的知识,如现代生活和近代历史进行比较,让其感受到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和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社会环境,不断的提升他们的情怀,升华我们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5]。
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讲述了我国刚刚解放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如街道上出现了电车、汽车,并且有了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引导学生和我们现在的进行对比,让他们知道现今社会生活的美好,通过前期学习的战争史进行总结,得知生活不易,不断地升华我们的教学目的,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站在历史的角度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形成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意识,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将家国情怀巧妙地融进教学活动中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出了几条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老师们结合具体的内容,帮助学生们不断的了解历史知识,提升他们的民族意志,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强大、优秀的民族,只有后辈们心中抱有家国情怀,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得以流传千年。历史课程是重要的培养途径,在学习生活中将这种情怀融入进去,让他们在良好的思想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学习,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未来的人生发展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肖佳星.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吴亚煊.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20.
[3]张聪聪.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D].河南大学,2018.
[4]赵蕊萌. 家国情怀视域下的初中中国政治史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5]贺孝香.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