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王晓华
[导读]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已经变为了对个人素质与专业技术的全面要求,所以班主任应该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王晓华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蒙古族中学    028000
        摘 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已经变为了对个人素质与专业技术的全面要求,所以班主任应该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文分析了励志教育应用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德育教育中应用励志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德育教学对于初中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本篇文章就是在初中德育课堂中的教学新思路为话题进行探索讨论、分析了激励策略在德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初中德育课堂现存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清晰
        很多老师以传统故事教育过程作为德育的渗透教育提升的重要手段,却没有清晰的认识到传统教学范围复杂,成果检验缺乏时效性。不明确的教学过程很容易使学生在范围过大的教育中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刻。
        1.3教学方式问题
        一部分德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秉持着原有的传统思想,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课堂模式,营造一个新的德育的渗透教育氛围。不良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也成为了提高德育的渗透教育的掣肘,大大降低其渗透的有效性。
        2励志教育在初中阶段进行的重要意义
        2.1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在初中德育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咨询,指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在变化,尝试与他们的负面情绪进行沟通,并逐步消除内部的负面情绪,励志教育的应用可以避免他们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出现心理问题。
        2.2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消除不良情绪,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是励志教育的工作内容,可以看出,励志教育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使用激励教育,也反映出学校对人文教育的关注,使学生能够在德育教育的科目中得到自身道德品质的加强,然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激励教育对初中心理学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意识,从而使积极的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中将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由此观之,德育教育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3初中德育课堂新思路的探索
        3.1要努力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
        在初中阶段,教师想要开展德育教育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自主的倾听并接受老师的励志教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合理的教学环境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是教室空间,教师应在教室角落放置一个启发性的学习区,然后在教室里放置一些鼓舞人心的故事和书籍,或者教师可以在教室墙上贴一些鼓舞人心的故事和信件。

再就是教学环境,教师应建议广播电台每天或每天下午播出一些鼓舞人心的故事,讲述历史人物或学生周围的鼓舞人心的故事。总体而言,它旨在创建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境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听到鼓舞人心的人物和故事。这给他们带来了一些鼓舞人心的变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动机老师的教育。
        3.2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制进行励志教育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发展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适当的道德教育,他们可能会误入歧途。励志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精神品质和积极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对生活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看法,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初中教师必须认真考虑励志教育的应用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它。在励志教育中可以每月进行一次励志教育效果的课堂阅读调查,并要求学生对每位学科老师的励志教育进行评分。选择以激励教育闻名的教师,并在选择最佳教师时将其用作重要指标。通过这样的激励计划,每个老师和学生都参加了励志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和高中生的励志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德育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3.3通过方向的挫折教育来促进励志教育
        想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励志教育的教师必须使用一些外在力量,以更好地证明励志教育的重要性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能使用挫折教育来加强励志教育的应用效果。例如,许多学生常常没有达到预期的生活,并经常表现出挫败感。老师在上课时应为学生提供指导,需要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应对挑战并勇于面对挑战。只有培训才能将障碍变成成功的跳板。这样在德育教学中,教师通过挫折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励志教育的应用。
        3.4将实践生活与理论相结合
        实践生活和理论它们二者即是独立的个体又无法分割。当初新课标要求设立德育这门课程的初衷就是希望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的树立。此外,现实生活与德育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是息息相关的,老师同样应该将眼光立足在这一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5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对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在兴趣的促使下学生更倾向于参加课堂的授课并体会课堂传达的德育教育内涵。初中生对于德育学习大多有自己的观点,在小型初中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授课知识,再加上该年龄段学生具有的强烈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于积极参加德育教学的观点。
        3结束语
        综上可知,综上可知,德育教育是如今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开展励志教育可以有效的提供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学生学习的方式,有效地向学生的态度灌输积极的精神,从而大大提高了德育的质量。要想加强初中德育课堂教学成果,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光群.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德育课堂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0):27-29.
        [2]宋世宏.初中德育课探索[J].散文百家(下),2018(04):243-246.
        [3]陈细良.初中德育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研究[J].文存阅刊,2018(01):113-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