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富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初级中学 714000
摘要:当下社会不断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进程,提高学生个性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需要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保障学生们身体健康为首要目标,也要促进学生们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的成长。本文就以初中体育与健康对学生个性化培养进行一系列探讨,并对如何提高学生个性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与健康;个性化培养;探讨
引言:体育对于初中生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学生们需要在提高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身的身体条件,这样也能更好的学习。同时,在体育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在体育课中可能会因为自身想法不同而不能很好的融入其中,这样就很难达到体育课教学目标中所预期的效果。在初中体育健康教学中老师也要充当学生体育学习的协作者和组织者,因为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共同学习体育知识。
一、初中体育与健康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意义
初中体育在初中生学习阶段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其中着重的提到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可见重视初中体育和健康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体育需要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展,这样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同时,重视学生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也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其对提高自身身体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们在进行体育学习中,往往会因为身体状况不同而导致学习进程不同,这都严重影响到了学习的效果,因此,如果能够加大体育训练力度,并实行学生们喜爱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劲头,进而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标。可见,初中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体能、运动技能和身体条件,同时对学生个性化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初中体育与健康的现状
(一)初中体育与健康的局限性
当前初中大部分体育教学方式仍处于以老师教学为主的阶段,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当老师们发布体育学习任务时,老师们也只是学生们积极参与,却不考虑学生们是否真正理解如何解决这一任务,同时学生们在初中阶段,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习内容非常多,导致学生们可以花费在体育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所以这样很难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们会不断产生厌恶体育课程的情绪,当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二)初中体育与健康的重视不足
初中体育课程似乎很少会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同时也做为非考试科目不受到老师和学校的重视,学生们很难接触到不同种类的体育项目,加上学生们面对大量的学习科目,每天会被作业和理论知识压的喘不过气,这种现象导致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一定的危害,处于亚健康状态。初中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做到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素质,这样在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时才不那么容易被累垮,让学生们时时刻刻都知道把身体放在首要位置。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策略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想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与健康中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化,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由以老师为主导转化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们互相监督学习情况可以很好地调动学习劲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中是通过以跑步为主,刚上课就让学生们跑几圈,这样会削弱学生们体力和兴趣,也会导致在之后的体育项目中提不起兴趣,所以课前长跑是需要最先取消的,改良成课前小游戏进行热身运动,有趣的热身运动是最能调动学生劲头的,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达到热身效果。当然初中体育教学需要不断增加实践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模式,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程当中,进而更好地达到体育教学效果。
(二)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
学生们在学习体育课程中,会因为掌握的体育知识不同而导致学习方向不同,所以老师要及时发现此类问题,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及时为学生们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发掘学生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发扬自身优势。例如,在学习体育小游戏解网时,这个游戏是让学生们以每十个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小圈,之后所有人拉住旁边人的手通过手臂与身体的灵活性将之前的小圈围成一个大家手拉手的大圈。这个游戏很考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跳跃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开展他们喜欢的体育内容,这样可以很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不同体育项目的开展,可以很好地发扬学生自身长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处事方式,按照学生内心所向往的学习方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面临中考巨大的学习压力,同时也为学生们的身体条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体育课程的改革,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清凤.初中体育与健康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3.
[2]姜杰.初中体育与健康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研究[J].内江科技,2018:146-147.
[3]赵曙.初中体育与健康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研究[J].科学咨询,201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