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翠
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
摘要:本文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以阅读课为载体,写作为途径,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语篇的组织结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输入和建立,最终通过写作完成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以读促写;同时借助写作进一步梳理文本框架,反过来加强学生对阅读语篇结构的理解,以写助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 以读促写 以写助读 英语学习活动观
一.引言
由于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词汇量大,语篇长,很多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仅停留在识别单词层面,误认为只有认识单词才能理解文章,缺乏对文本框架的解读,进而导致在考试过程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单一,阅读效率低,得分率不高;而单一的文本阅读方式也导致学生写作技巧的单一,仅停留在遣词造句层面,缺乏文本整体谋篇布局,导致写作思路混乱,逻辑不清。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读与写不应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而应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整体框架意识,通过写作强化和落实写作框架意识,进而在测试过程中,用此意识指导学生高效完成阅读理解题。《新课标(2017年版)》也强调,教师要围绕某一具体主题语境,基于不同语篇类型,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融合在一系列有梯度的语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旨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将读写结合,探索提高高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效率的途径。
二.英语活动学习观下“以读促写,以写助读”教学案例设计
(一)案例简介
本文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修6 Unit 18 L1 What is Beauty?为教学案例。语篇类型是一篇议论文。文章按照提出论点,展开论证,得出结论的结构论述。论证部分通过举例和对比两种方式进行论证,先后提出时间,地点和社会本身是影响外在美(physical beauty)的三大要素,进而对文章论点“beauty is no consistent” 进行论证。然后提出外在美对应面的另一种美-inner beauty,二者对比论证,得出 “inner beauty is much more important”. 文章论证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而本单元写作主题是“write a film review”,旨在培养学生思路清晰地表达对某一现象和观点的看法,而本语篇正是学习表达观点典型范例。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本人将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有机会结合,让学生在读中写,写中做,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 关注语篇全局,理解主题意义
关注语篇总体布局,既有利于在快速理解文章大意,也有利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谋篇布局。
活动1:教师以图片形式展示古今中外对美的不同定义,进而引出论点:beauty is no consistent,紧接着向学生提问:if you are the author, how to argue it? Please try to list some examples to prove it to be true.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与语篇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预设文本框架,为接下来速读降低难度;同时帮助学生在写作时站在读者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构思文本,达到“以读促写” 的目的。
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总结文章主旨和划出段落主题句,最后让学生总结议论文的文本结构:introduction - argumentation – conclusion.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结构,掌握速读技巧,同时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厘清思路,掌握观点表达的结构技巧。
(三)聚焦语篇局部,梳理语篇重点
从宏观角度掌握文章整体布局,理解主题意义之后,便要进行细节梳理,重点突破。在此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本篇文章重点在于论证部分,因此,教师在设计过程中,着眼于引导学生挖掘论点,并总结论证方式。
活动:学生重点阅读论证部分段落,并以小组形式探讨文章作者采用哪些论证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获取文本事实信息,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为进一步探讨主题意义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一定的论证方式表达观点,如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四)拓展主题意义,提升思维品质
以语篇主题意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提升高中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探讨美的定义的同时也提出两种美---外在美和内在美。在理解文章主题意义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二者的关系,既有利于升华主题意义,也为学生运用论据支持论点提供一个平台,而在讨论过程中,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活动: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beauty and inner beauty? Give your points and list some supporting points?小组合作探讨,组长简要介绍论点和论据。接着,教师对学生的展示结果进行梳理,并和学生一起搭建框架。
设计意图:通过半开放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将表达观点的语言技巧运用到实际,为接下来写作做准备。
(五)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一次知识迁移
在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之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文本全局意识,将以上问题以书面形式进行论述,是一种帮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受到的启发迅速转化成实践的有效方式。
活动:要求学生以About physical beauty and inner beauty 为题,进行写作,然后老师堂上点评。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完成语篇组织结构和语言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六)以写助读,引导学生二次知识迁移
教学实践发现阅读理解错误率高的同学基本会把词汇量多少和会不会做阅读理解直接挂钩。单词不会,就做不了阅读理解。的确,阅读过程中,词汇量的大小会影响阅读效率,但是其并不是唯一因素。除此之外,掌握文本的语篇结构对快速理解文章也有很大作用,而掌握文本结构的能力主要来自于对课本文章的解读,但是学生往往将阅读课和做阅读理解割裂开来,忽略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基于这点,本人希望通过运用阅读所得知识进行写作,强化学生的语篇结构意识,反过来通过此意识辅助阅读,进而解除学生阅读“词汇论”的误解,排除阅读畏难情绪,树立英语阅读自信。
活动:教师从高考真题中搜集一篇议论文阅读语篇,引导学生站在作者角度设想语篇组织结构,树立阅读全局意识,并从组织结构角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和定位答案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演绎,引导学生完成从写作到阅读相关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突破原有阅读思维,提供多元阅读技能。
三. 结语
受学生有限的英语水平和紧张的课时的限制,阅读和写作经常被单独进行,进而导致学生误认为二者是相对独立而没有联系的方面,缺乏通过阅读提升写作水平,再将写作过程所用的文本框架意识反作用于阅读过程的意识和能力。本文通过阅读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写作知识输入,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并引导学生运用全局意识进行写作,反过来再利用全局意识进行快速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如此一来,便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写作观和阅读观,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朱丽君.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实践探索[J].教研探索,2021(1)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