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陶冶贞
[导读] 责任担当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品质,所以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将其列为了重要内容。

        陶冶贞
        河南省许昌实验中学   461000
        摘要:责任担当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品质,所以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将其列为了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将从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借助特殊活动事件、组织主题教学活动、树立典范责任榜样四方面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责任担当意识;有效策略
        引言:在德育工作日渐受到重视的当下,在学科教学中开展道德教育也成为了必要的举措。而对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探究,是为了激发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德育优势和价值,使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还能受到优秀道德思想的影响,不断提升个人的精神品质。以下将对培养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一一探究。
        一、深入挖掘教材知识,激发学生责任担当思维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支持下,经专家学者精心编制而成,所以教材中的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其中不乏有关于责任意识的内容。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思维,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知识,让学生从自身、他人、集体和国家等不同的角度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1]。例如,在学生初入初中校园时,为了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形成自我担当的意识,教师可以在《发现自己》之《做更好的自己》的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做自己”的正确观念,让他们明确作为一个初中生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以“运用你的经验”中晓蓉的经历开展教学,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使他们学会接纳并欣赏自己,以此形成正确的责任思维,只有从自身出发培养学生的担当能力,他们才能具备对他人、对集体和对世界负责的意识。
        二、组织主题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教学活动是践行理论知识、德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担当意识的有效措施,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教师可以组织主题教学活动,以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为出发点,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点和发展需求,制定教学实践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将发展的眼光投向社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强烈的担当意识[2]。

例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遵守社会秩序”主题体验活动,与当地的交警队展开合作,将学生分配在不同的区域,让初中生以小组为单位,体验早晚高峰时期维护人行横道秩序的工作,并在活动中感受规则对社会秩序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意识,也能够意识到个人的责任担当对于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三、借助特殊活动事件,锻炼学生责任担当能力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发生一些特殊的事件,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机会,利用特殊事件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为了锻炼初中生的责任担当能力,教师可以及时关注社会或者学生生活中的特殊活动或者事件,让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悟,不断发展他们的责任意识,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以此完成责任教育的任务,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例如,在《积极奉献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抗击疫情的事件作为渗透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让学生以轮流制的形式,担任学校内的测温员、记录员、消毒员等,使他们在特殊事件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从而在特殊活动中锻炼他们的责任担当能力。同时,也可以将抗疫纪录片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担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积极奉献社会的重要性。
        四、树立典范责任榜样,提升学生责任担当素养
        对于初中生来说,榜样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如果教师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合理地利用榜样开展教学,那么学生很容易与榜样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树立典范责任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事迹和精神中受到情感和思想上的洗礼,并引导他们将榜样身上的担当素养内化为自身的责任意识[3]。例如,在《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钟南山、陈薇、张定宇、张伯礼等为抗疫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们作为责任教育的榜样,让学生在观看纪录片、听取英雄事迹的过程中,生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体会到钟南山等人的担当意识,以此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作用。
        结束语:总之,无论在学习还是社会生活中,责任担当意识都是初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和素养,只有具备担当能力,他们才能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学校有益的人。因此,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深入理解责任担当的意义,将其渗透在教材知识、教学活动、特殊事件、责任榜样中,以此培育学生的担当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群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责任担当核心素养培育[J].文渊(中学版),2020,(7):319.
[2]张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8,(9):133-134.
[3]冯海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10):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