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李俊
[导读] 实验教学是贯穿于初中科学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增强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改善初中科学课堂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李俊
        莲都区碧湖中学,323006
        摘要:实验教学是贯穿于初中科学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增强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改善初中科学课堂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创新性实验教学方式。本文主要探讨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践策略,旨在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实验是科学学科的重要基础,课堂实验教学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为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重视更新自身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灌输式课堂组织模式局限性,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增强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
        一、优化课堂演示实验设计
        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向学生呈现实验过程及步骤的主要载体,实践之中,教师需要优化演示实验设计,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简单对实验进行复现的做法,重视落实好以下几项要点,从而有效改善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其一,重视设计趣味化实验,以此增强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压强》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这样一个趣味化实验:将两本书的每一页分别交叉叠在一起,之后让学生尝试将两本书拉开。在这一实验之中,学生无论使用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将两本书拉开,对于这一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之后再引出“压强”这一概念,以此深化学生的认知与理解;其二,引入信息技术。对于部分难以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演示的实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演示,从而达到强化演示效果的目的;其三,重视应用探究性实验,调动学生参与思考讨论。例如,在进行《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分别演示不同物质在电路中的导电情况,注意推动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得到关于物质导电性的规律,而不是直接告诉其结论,从而强化其学习主体意识,增强其观察分析及总结能力。
        二、引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实验教学必须与动手操作环节相结合,学生不能仅以观看演示实验、聆听教师对于实验过程的讲解来参与实验学习,而必须通过动手做实验的方式来深化对于实验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1]。由于科学实验普遍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学生很难单独完成操作,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模式,重视调动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交流讨论形成实验方案,并根据各个成员的优势与长处,合理展开分工,再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例如,在进行“设计简单的电磁控制电路”这一模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调动各个小组结合《电与磁》这一章节中包含的知识,通过交流讨论探讨电磁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案,之后进行实验,探究电磁控制电路的实际控制效果,再根据实验结果对电路设计进行优化,并将探究实验成果和收获整理成报告形式,之后再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进一步的分享和讨论。
        三、注意改进教材实验内容
        教材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师生共用的基本工具,其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实验,这些实验是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之中关注和重视的内容[2]。不过,尽管教材中的大多数实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实验效果较为明显,但也存在部分需要改进的实验。为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实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重视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和改进,力求增强其效果,使其现象更为明显,从而为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提供便利。例如,在进行“铁和硫的反应实验”时,为使这一实验的放热反应特征更为明显,教师可以将玻璃棒伸入剧烈燃烧的铁粉与硫粉之中,调动学生对玻璃棒进行观察:在这一反应过程之中,玻璃棒会由于受热不均而产生十分明显的裂纹。改进之后,教师能够使得学生认识这一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避免其因为此反应的条件“需要充分燃烧”而错误地将其归为吸热反应,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强化课外实验指导工作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为增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必须重视通过设计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实现课堂向学生生活的延伸,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同时增强学生的科学实践应用与探究能力[3]。例如,在进行《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外依据关于指南针的知识,尝试应用磁铁、针等材料自制指南针,以此强化其动手操作能力,并推动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对于指南针原理更为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家校合作,调动学生家长与学生一同开展趣味科学实验,例如“探究家庭常用试剂的酸碱性”,从而推动学生迁移应用课堂上所学酸碱性知识。
        结束语:
        对于实验教学这一科学课程中的重要模块,教师必须予以充分的关注和重视,着力通过落实优化课堂演示实验设计、引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对教材实验内容加以改进以及强化学生课外实验指导工作等策略,切实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实验参与及探究兴趣,切实改善科学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能益.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30.

[2]邱立岗.浅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2):177-178.

[3]翁丹英.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