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
萧山区瓜沥镇幼儿园 311241
摘要:美工区域是开展游戏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在把握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研究深度学习的载体。在大班美术活动中开展美工区域游戏,有助于构建深度学习情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与学习满足感,因此教师要重视相关载体研究,设计趣味性游戏活动,鼓励其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美工乐趣,提高实践技能,培养优秀的自主性。本文基于大班美工区域游戏,分析教学中凸显的不同问题,研究深度学习的载体,提出了提高学习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游戏;大班;美工区域;深度学习
引言:大班的幼儿的各项能力要优于小班或中班的幼儿,在大班美工区域游戏中培养兴趣与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提高深度学习的质量。教师应该积极研究不同的学习载体,设计不同的游戏,积极分析材料种类稀少、道具缺乏创新、学习收效甚微、游戏兴趣较低等问题的成因。并从游戏材料、深度学习、美工游戏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载体,促进大班的幼儿身心素质、认知、交往、想象等能力不断提高,做教育的引导者与参与者,培养大班幼儿优秀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大班美工区域游戏教学中凸显的问题
(一)美工材料种类稀少
美工区域材料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游戏教学的质量,部分教师未能重视材料的开放性,仅按照幼儿人数投放材料,未能结合实际考虑材料消耗的不同情况,以至于在实际中会出现材料不够用的问题,也有可能引起幼儿之间争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美工材料种类的稀少会影响大班儿美工区域游戏效果,也会为深度学习带来不同的阻碍,不利于幼儿的学习能力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限制其综合素质发展[1]。
(二)游戏道具缺乏创新
大班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游戏道具设置环节,教师应该投放替代性强的美工材料,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自己需要的游戏道具,进而达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的目的。但在实际中部分教师未能提高游戏道具的创新性,以至于幼儿难以进行深度学习,也无法在美工游戏中主动探索,不能与同伴良好的交流,甚至会因为游戏道具缺少而发生争执,既影响思维发展,又降低了深度学习的质量。
(三)深度学习收效甚微
大班幼儿的情感正处于稳定增长和有益增长的阶段,其自我评价能力也逐渐发展,自理能力与劳动能力较小班儿中班阶段明显提高,其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喜欢在学习过程中寻求帮助,规则意识也渐渐形成,能够在学习活动中灵活控制自己的思维与能力,极强的求知欲望为教师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部分教师未能重视大班幼儿的发育特点,未从实际出发,以至于部分深度学习内容不适于大班阶段的幼儿,收效甚微[2]。
(四)美工游戏兴趣较低
在美工区域游戏中,有些教师忽视了鼓励与激励,以至于幼儿难以获得表扬,美工制作的热情逐渐降低,也逐渐失去了对美工游戏的兴趣。小部分幼儿在游戏中敢于大胆创造,经常会产生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而部分教师急于求成,选择马上纠正不符合游戏规则的行为,也会引导其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进而保证深度学习质量,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也会使其对游戏的兴趣进一步降低。
二、提高大班幼儿美工区域游戏深度学习质量的策略
(一)增强区域材料的开放性
教师要在日常做好统计,调查各种游戏过程中所需要的道具与材料,按照不同的需求来引进道具和材料,增强区域材料的开放性。在“制作可乐模型”的游戏中,要提供不同颜色的棉花、彩色卡纸、无毒胶棒、塑料剪刀,小木棒等等材料。
鼓励其先按照要求来制作“可乐杯”,用塑料剪刀裁剪自己喜欢颜色的纸板,用纸板围成杯的形状,并用胶棒来粘牢杯底,将不同颜色的棉花填入杯中,再插入小木棒代替“吸管”。制作结束后,鼓励其与同伴分享后,讲解相关知识,使幼儿在美工游戏中加深美工知识学习的印象。在大班美工区投放低结构、多功能的材料,鼓励幼儿发散思维,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取素材,制得满意的工艺品,不但培养了动手能力,也间接促进了其深度学习能力提高[3]。
(二)满足区域材料的替代性
教师要提供不同的游戏道具,或投放可以制作道具的不同材料,以满足区域材料的可替代性,为深度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在“丰富的菜肴”游戏中,要在美工区投放不同颜色的油画棒、彩笔、彩带、泡沫板、橡皮泥、树枝、纸盘等材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同伴共同制作美工作品所需要的道具,在制作的过程中进行良好的交流,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制作完道具后,将不同的“菜品”置于纸盘中,用彩带进行装饰,用画笔进行点缀,制作完成后,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滚动播放不同的美工作品,引导幼儿阐述自己的想法,进而加深知识学习印象,提高深度学习质量。在美工区投放不同的材料,鼓励其自行制作所需要的道具,不仅满足的区域材料的替代性,也培养了良好的动手能力。
(三)提高深度学习的多样性
为提升深度学习质量,则要提高深度学习的多样性,在大班美工区域游戏中融入不同的学习活动。比如,在“节庆祝日”游戏中,在美工区引导幼儿分别制作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的庆祝工艺品。在春节工艺品制作的过程中, 引导其制作“简单的春联”或写“福字”,同时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其明白春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时间。在元宵节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引导其用橡皮泥来制作“汤圆”,了解汤圆的制作步骤,明白汤圆代表了“团圆”。在端午节工艺品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其制作“粽子”,用不同的纸板材料来进行制作,同时渗透端午节的知识,使其明白古人将粽子投入汨罗江,是为了纪念屈原。通过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幼儿在美工区域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既能提高实践能力,又能提升深度学习质量[4]。
(四)提升美工游戏的趣味性
针对部分幼儿游戏兴趣低的情况,教师要设计趣味性高的游戏,充分激发其参与积极性,利用游戏载体来优化深度学习环境。比如,开展“多功能的帽子”设计游戏,讲解帽子的用途与不同外形,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再分别设计自己喜欢的帽子,用不同颜色的硬纸板来粘贴出帽子形状,利用塑料剪刀来剪裁出自己喜欢的外观,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或彩笔来在帽子上绘制喜欢的图案。制作完成后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换佩戴,两人一组上台讲解帽子的设计思路与功能,培养自信心与良好的表达能力。又如,开展“动物贴画”游戏,鼓励各个小组利用美工区的材料来制作不同的“小动物”,在教师提供的大白板上进行贴画活动,既能培养动手能力,又能激发想象力,使之树立保护动物的观念,有效提高深度学习的质量[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班美工区域游戏教学中凸显出美工材料种类稀少、游戏道具缺乏创新、深度学习收效甚微、美工游戏兴趣较低等问题。教师应该基于深度学习的视域出发,研究不同的载体,并设计不同的游戏,积极运用增强区域材料的开放性、满足区域材料的替代性、提高深度学习的多样性、提升美工游戏的趣味性等有效策略,认真研究课堂内大班美工区域游戏深度学习的载体,并引领幼儿完成游戏,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大班美工区域游戏深度学习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芳,赵一名,李娜娜.幼儿在园游戏参与对学习品质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01:92-97.
[2]童莉.手工艺术创新在幼儿园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20,912:51-52.
[3]王娴娴.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探究[J].教育观察,2020,932:33-35+57.
[4]颜淑冰.共同体视域下提升大班幼儿区域游戏水平的探索[J].教育观察,2020,936:29-31.
[5]沈新益.回归大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私人定制”类角色游戏支持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5: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