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向课外拓展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毕海艳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阵地,同时也是向学生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一大渠道。
        毕海艳
        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中心小学  136617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阵地,同时也是向学生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一大渠道。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仅仅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讲述教材内容,更要不断渗透课外知识,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向课外拓展来开阔学生视野,不断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拓展
        通过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以下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扩展活动进行了分析。
一、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对道德与法治科目不够重视。但其实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科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学生对此还不够了解,教师要向学生充分讲解道德与法治科目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将生动形象的例子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科目,在小学学习生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有对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地位有着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才能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科目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并且主动学习课外知识[1]。教师在充分讲解让学生了解学习道德与法治科目的重要性之后,要在班级内营造人人学习,主动学习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起来更有干劲,积极性也更强,更能激发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科目学习的热情。很多时候,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生兴趣往往比直接向学生灌输某种概念更加具有成效,也更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生受到学习气氛的激励,主动学习产生成就感,产生成就感之后又能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营造这样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在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从而推动整个班级共同进步。在班级内形成人人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更加有利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课外拓展的实施。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理解
        道德与法治科目开展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理解更多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这既是科目开始的目的,也应该是教师教授学生的根本目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认识到这一点,而不应该以让学生记住知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成绩为目的。让学生成为真正有道德,懂法治的时代少年,才是我们进行道德与法治科目讲授的真正目的,这也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因此,在科目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的理解所讲授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课上听懂,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而不是传统填鸭式教学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向课外拓展,教师就要做到在对课本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之后,经常性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教材中所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基本内涵[2]。例如,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分配给班内同学,将班里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学生可以在学校内查阅资料,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成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充分锻炼,使学生在充分学习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又能主动查阅课外资料,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相融合,并通过全班展示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能力。这样,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内容就不止局限在课内,更能拓展到课外。还有许多活动,如采访路人等等。这些活动都可以交给小组来做,并将小组做成的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使学生在锻炼自己和学习知识并结合课外内容活动实践两者中找到结合点。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开设的目的是教导学生成长为懂道德、懂法治的人,而这样的目的仅仅在课本的文字中是难以做到的,必须要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对教材知识进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拓展课外活动,从课外活动中了解和践行这些知识,并在实际的行为中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符合道德与法治的行为。学生也能在实践中明白道德与法治的真正界限是什么,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贯彻道德又符合法治。这才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开设的目的,也是教师和社会的共同期盼。
三、紧系教材,全面展开
        教师应该明白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外知识的拓展,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全范围的拓展。而应该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教材知识进行展开,将相联系的知识归纳到一起。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不会觉得杂乱无章,又能最大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学习到某一方面的知识。要做到针对教材内容展开课外知识,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足够了解。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足够了解,并将教材内容进行分纳和归类。分类之后按类别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条理,理清逻辑[3]。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之后,紧紧围绕课本知识将课外知识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又能获得知识上的满足感。围绕教材知识展开课外知识,即使学生学习到课内的知识点,又用课外知识对课内知识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弥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视野。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向课外拓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拓展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是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时,要紧紧围绕课本展开,真正培育出时代所需要的,有道德,懂法治的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史有进.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5).
[2]王淑媛.道德与法治课程向课外拓展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00(005):15.
[3]臧小琳."道德与法治"课外延伸活动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3):5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