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朱丹
[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国家安全的范围领域也不断变化。
        朱丹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  650000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国家安全的范围领域也不断变化。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大学生,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国家是否安全有着更直接的影响。面对现代大学生相对淡薄的国家安全意识,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旨在探讨在高校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国家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关键词  大学生;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命脉,也是世界各国永恒的主题。维护国家安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国家安全越来越成为各国关心的重要领域。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在新形势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下统筹国家安全宣传工作,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是维护国家安全、安邦定国,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始终重视国家安全问题,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纵观国内外局势,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既纵横交错又有横向和纵向的扩展。国家安全关乎国家利益,国家兴衰,关乎每个人的命运,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对大学生加强总体国家安全的教育,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正确引导大学生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主动性具有重大意义,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二、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
        (一)对国家安全的内容认识模糊
        一些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还停留在从影视剧,书籍中了解的二战时期,民国时期的特务,间谍,盗取情报等局部的,片面的认识上,即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间谍这样一些传统局部领域,对文化、科技、金融、信息、生物等非传统安全的新领域几乎不知晓。有一些大学生把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交通安全,校园安全,人身安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完全混为一谈。2019年冬到2000年春新冠疫情在我国暴发并很快席卷全球,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是二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国家的经济和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这也表明,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等传统安全还包括公共安全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
        (二)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增加,外来的思想、思潮、西方的价值观等也纷纷充斥我们的社会。近年来,有些别有用心境外势力利用信息网络、校外讲坛,地下教会等途径,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刻意放大我国的各种问题,诋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少年中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传播消极颓废的消费文化。由于受社会,家庭,特别是网络的影响,使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散乱。所以在大学里要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大力弘扬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国家安全教育
        (一)加强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就非常重要。所以,学校要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认识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高校思政课课程建立长期的系统的国家安全教育
        1. 从点上结合《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内容和国内外形势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
        长期坚持国家安全教育与《形势政策》课教学相结合,在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的宣讲中,渗透国家安全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安全环境,拉紧国家安全之弦,居安思危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2. 把国家安全教育从面上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
        把国家安全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一起,使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国家安全教育,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一项内容。使学生了解、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增强国家安全的法制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同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作斗争。
        3.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从理论高度进行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全国高校现在使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已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写入教材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思政课教师在课堂宣讲中要结合教材,结合国内外环境形势从广度深度理论高度讲好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使大学生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国家安全的内容并随时间推移不断与时俱进,掌握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就要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等知识。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三)多渠道开展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在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还应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多渠道开展教育。
        1.根据各校教学计划安排,大学生入学后都要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开展国防教育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建立起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与一切,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
        2.依托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等组织充分利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主题班会等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使国家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3.会同国家安全局等有关部门,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国家安全法》图片展览,发挥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实践教育,举办国家安全教育夏令营,组织观看如《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红色文艺作品,让学生了解隐蔽战线的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助力国家安全教育。
        4.对毕业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的巩固教育。在毕业生离校之前,可邀请国家安全机关干警用大量的现实社会工作生活中正反案例作隐蔽战线形势报告,进一步强化毕业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他们在今后工作中擦亮眼睛,警钟长鸣,时刻绷紧国家安全之弦,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安全。
        (四)加强对教师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训
        要搞好国家安全教育,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让教师有系统的国家安全专业知识了解更多的国家安全现状,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结语
        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必须坚持课堂教育与多渠道的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正确地理解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自觉维护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大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尊严和还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也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人民出版社,2019年。
        [2]肖佳灵著:《国家主权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