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谢冬贞
[导读] 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解释“教育”定义时如是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谢冬贞
        横县横州镇龙池小学     
        摘要: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解释“教育”定义时如是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而言,习惯不外乎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纪律习惯等习惯的养成教育。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偏离的习惯养成这个宗旨,不自觉地把知识的传递作为教育的全部。忽视了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造成了教育进入死胡同,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极差,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科成绩停滞不前,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低下,即使是学得好的学生,也多是高分低能之人,没有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何解决这个魔咒,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道坎。为了更有效解决这个习惯养成问题,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发挥团队作用,共同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进行研究,课题成员一致认为,从既当爹又不娘的班主任的角度进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研究,力求找出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有效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生,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前言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一个班级的班风好坏,直接表现为这个班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一个班的行为习惯的好坏,又很大程度是决定于班主任的是否进行了正确的引导、指导、诱导,如果一个班的学生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说明该班的班主任指导的方法肯定是有效的。本文是本人基于日常班主任管理实践,有意识地通过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观察、记录、分析,结合前人的的教学实践以及教育理论,深挖小学班主任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有的小学生犯错后,虽然心里很想要改正,但由于缺乏自觉性和一定的毅力,因此很难改正错误。预防和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困难而又细致的工作。下面,结合我多年班主任的教育实践,归纳探索出的一些有效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问卷调查,配合对学生,老师,家长的走访调查,找了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认为小学班主任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应该从学习习惯,纪律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培养。培养的方法具体从学生课堂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日常文明用语、卫生、安全等方面入手。
        二、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通过对学生不良习惯的调查表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了形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
        1. 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如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造成了上课时新知识接受慢,学习效果差,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哪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2.影响纪律习惯因素。客观因素是小学生年纪小,天性爱动,不习惯约束,主观因素是学科老师在上课时没有注意孩子的纪律习惯的养成,主要不影响上课进度或是根本不理会学生纪律怎么样,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纪律意识。
        3.形成不良生活习惯的因素。客观因素是年纪小,刚离开家庭步入小学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幼儿园时对纪律要求极不严格,没有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另外,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晚上都是回家与家人生活,在学校的时间不长,不良的家庭环境也容易影响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古人说,学坏容易学好难,有时在学校好不容易培养的好习惯。一回到家,就又被感染上了坏习气了。
        三、学校、家庭、班级三管齐下是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法定。
        1.培养学生课堂专心学习、遵守纪律习惯。
        (1)课前做好准备,把学习用品摆放好。(2)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时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保证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3)倾听时要做到面向发言人,把发言的重要内容记下来,并能进行复述。(4)组建四人组,进行明确分工,每组定一个声控员,随时注意控制本组成员的音量。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守纪习惯。(5)班主任经常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多以口头表扬或夺红旗的形式来激励学生。

现在我们班同学已基本上都养成了自觉守纪,认真学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文明用语习惯,生活习惯培养要从点滴做起。
        首先利用班会课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明历史,发现校园内有使用不文明语言的要及时大胆的指出,犯错的同学能虚心改正,平时课间教师之间说话也要注意礼貌,因为这有形无形地起到榜样作用。我们更要留心下课时学生之间谈话是不是使用了礼貌用语,如果没有,就要指出及时纠正。如在教室走廊、操场上、餐厅里、厕所里等。对于学生在网络中学到的不文明语言也要及时纠正。让学生都养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让文明之花在儿童心中开放,让礼貌用语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3.培养学生卫生习惯
        首先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劳动是最光荣的。因此每一天都安排值日生进行清洁区、教室的打扫。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作为班主任要耐心教会他们工作的方法,比如怎样扫地、铲垃圾等。个人的卫生要做到勤洗手、不乱扔垃圾等。在班中树立学生榜样,对每次劳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讲卫生、会弯腰捡垃圾的同学给予肯定,评出劳动之星、卫生之星。
        4.培养安全意识的习惯
        安全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的最主要工作,因此每周都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主要有:(1)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防溺水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游泳“六不准”。(3)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4)文明上网,不沉迷网络,不添加陌生网友,防止受骗。(5)消防安全教育,不乱玩火、电,防止火灾;防煤气中毒。(6)远离毒品,珍爱生命。(7)防食物中毒,注意饮食卫生,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防控。(8)做好汛期等灾害性天气的安全防范。每一天上、下午放学前均对学生进行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的提醒。每一节课下课均要求学生说一遍“轻声慢步过走廊,上下楼梯靠右走”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同时课外时间每个班都派1-2位学生巡逻站岗,确保学生的安全。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发现这样做是有一定作用的,现在同学们追逐打闹的现象很少了。
        5.利用墙报、板报等阵地营造、创设一个良好习惯的校园环境。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出染泥而不染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一个良好习惯培养环境对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环境“广告位”的作用。如在教室中的“广告位”——教室的后墙壁,可以在教室的后墙壁上定期进行板报宣传,展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不良行为习惯的相关文章或是漫画图片。为了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让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印象更深刻,在出版报时,我指定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参与板报的创作。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同学参与创作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内容的板报,纪律不好的同学参与制作有关纪律方面内容的不良习惯的板报创作。让他们自己对比,体会,什么是好的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自己如何改正。通过这样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家庭是习惯养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成员是习惯养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重视家庭教育,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保持的基础。否则,你在学校花多在力气培养,回到家里,良好的习惯全被染成不良颜色了。为了达到最佳的培养养成效果,我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沟通工具——微信,作为辅助工具与家长一起纠正,培养,巩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我的教育方式是通过对学生布置“行为习惯”家庭作业,通过微信与家长沟通达到“检查”作业的效果。通过班级“行为习惯”量化表对全班学生进去记录,通过量化对比,渐渐地让小学生自觉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家庭行为习惯作业第简单,尽量做到每天不相同。如,今天吃晚餐前记得洗手,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周末布置,明天早上7点钟起床,不睡懒觉。统一在周一的班会课上检查各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
        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矫正低年级学生不良学习行为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都能做好;只要努力,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学习不光为了高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