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现代传承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吴斯哲
[导读] 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大背景下,
        吴斯哲
        广东省汕头市翠英中学   515041
        [摘要]: 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大背景下,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和青少年心理特点,将中华传统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教育中,让其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培育学生健康人格。
        [关键词]:传统道德?、培育、健康人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多年工作经验中,笔者认为应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把中华传统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树孝道、奉献爱、懂礼貌和立自信等,培育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社会道德氛围及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在当前我国繁荣的经济形势下,对年轻一代而言,物质环境的改变,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独生子女家庭的娇宠,唯升学以求的生活目标的畸形,更显示出一种人格发展的困境。于是在我们身边发现,在课堂上打盹发呆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许多都是青少年,剥开果皮随手乱扔、随地吐痰的也是青少年,不懂得尊重父母、长辈和同学的也是青少年,一张嘴就骂骂咧咧的还是青少年,可见把中华传统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结合学校教育,用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培育学生健康人格
        中华传统道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对塑造正处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健康人格有着重要意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把中华传统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树孝道、奉献爱、懂礼貌和立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育学生树孝道,学会尊老爱幼。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价值观。它的基本内涵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笔者在2014年秋季初一新生第一堂班会课中向学生提出什么是“孝”?日常在家里怎样做到孝敬父母?讲述了陆绩怀橘和孔融让梨的故事,继而将孝道扩展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培养爱心。启发学生孝心是要从小培养的,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父母,爱护父母直至赡养父母,既是作为晚辈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近年来,笔者也注重言传身教,把“孝”文化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以“孝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尊敬长辈,体谅父母,关心他人。
        2、传授学生感受爱,善于奉献爱心。
        爱是指真诚、深厚、震撼人心的感情。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处处教导学生什么是爱,怎样切身感受爱,如何用心传递爱。讲述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就是爱、师长对学生的教导就是爱,别人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就是爱,生活中爱无处不在。2018年,本人班主任的班级,发生了一件这样事情。升旗礼上,本人发现班里一女生没来上学,便打致电其家长询问原因,才得知该生因经常熬夜复习,导致身体不适,凌晨父母发现其晕倒在地,送往医院后医生诊断为轻微脑出血。班会课上,本人将此消息告知了学生。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医院看望。考虑到该生现需静养,最终本人让学生每人回家制作卡片,写上祝福的话语。带着同学们的关怀,由班长作为代表看望了该女生。该生及家长深切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班里还成立帮扶小组,小组成员轮流帮她补习功课,半月后,该女生病愈重返校园,成绩依然保持优良。从此,班里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氛围蔚然成风,同学们互助互帮,共同进步。     
        3、身正为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各方面都对学生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首先是注重指导学生熟练运用礼貌用语,较好掌握“请”、“对不起”、“谢谢”、“没关系”、“你好”等用词,让学生经常使用。其次是为人师表始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好示范。例如:看到地上一个纸团,老师弯腰捡起,学生也就跟着捡起。升旗仪式,老师庄重肃立在学生对伍的最前面,学生中叽叽喳喳的声音会自动静了下来。有一次,笔者正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个学生模样的校外男孩走到教室门前,对我大声喊“嗨,教导处在哪?”,本人回答:“同学,这里没有姓嗨的老师”,该男孩红着脸静静地走开,此次灰谐的批评让学生接受生动的教育,大家会心地笑了。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
        4、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增强抗击挫折的能力。
        拥有自强自立品格,是做好一个中学生必备条件,在平时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要有独立行为能力,对自己行动负责。其次是要求学生要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会坚守。笔者时常告诫学生,人人都会遇到挫折,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提高抗击挫折的能力。本人担任班主任时,班里新来了一男生,整天闷闷不乐。经了解,刚参加完中考落榜。本人及时帮他分析基础薄弱的科目,激励他下定决心,重整旗鼓,考取好成绩。他勤学苦练,与时间赛跑,不懂就问,每节下课,几乎都能看到他围着各个科任老师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升学考以优异成绩录取到心仪的学校。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对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再在校园中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文化,把中华传统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树孝道、奉献爱、懂礼貌和立自信,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探究》作者:高涵《教师》2011年24期
[2]. 《习惯在行为中矫正——从几则案例谈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作者:陈启洪《教书育人》2009年第32期
[3].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3月
[4].  CCTV综合频道《2014开学第一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