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的红色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吕雁翔
[导读] 红色教育以中国文化内涵为基础
        吕雁翔
        南宁市澳华小学    530004
        摘要:红色教育以中国文化内涵为基础,继承源自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与中国文化内核相融合,传承优秀精神和品质。革命传统蕴含的精神内涵,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革命教育,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接班人。
        关键词:革命传统  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自上世纪以来,中华文化内核不断与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优秀精神品质相融合,逐渐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特有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中自强不屈、乐于奉献的革命传统,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夯基。部编版教材编写的立意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继承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的同时,能熏陶学生品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社会主义社会培育新一代的接班人。
        将语文教学与学习革命传统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本篇论文探讨的内容。
        一、了解背景,榜样触动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有许多关于革命传统的课文,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等。但革命年代与当今时代相距甚远,为了更好地传递革命传统,并将传递革命传统精神与语文基础教育相结合,就要在文章背景下功夫,利用各种细节强化学生对革命背景的认识。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当今的小学生对“水井”的认识会很模糊,可以出示“水井”的多种图片,了解“水井”的样子。现代社会普遍用自来水,小学生对“为什么挖井”认识也不足,要深入了解背景中“没有水”的含义,可以通过出示干涸的土地、干裂的手等图片,理解水的重要性。在理解“挑水”时,通过视频、图片、想象等方式,体会挑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了解文章背景后,学生才会对革命传统产生认同感,教材的内涵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受到触动。
        优秀的英雄人物或事迹能起到榜样作用。小学语文课本中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课文大体有两类,一是故事事例,二是人物事迹。两类课文都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榜样指引作用,可以运用创设情境、反复朗读的方法来学习。运用震撼心灵的故事、事迹,反复渲染,使学生受到触动,从而使学生产生认同感,达到榜样示范的作用。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学习课文就是在不断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的过程,随着情境的变换反复朗读,不断强化雷锋叔叔的乐于助人,渲染氛围,使革命传统深入学生心灵。先进的人物事迹能感染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渲染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认同这种精神品质,为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埋下种子。


        二、抓关键句,体会品质
        抓关键句是渗透红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习关于革命传统的课文时,抓大放小,抓住关键句,以小见大体会人物形象。从关键的句子入手,反复品味揣摩,领悟人物形象。以《桥》这篇课文为例,老支书大公无私、先人后己,文章结尾揭示小伙子与老支书的关系时,带给学生的震撼和感动,是无需赘言的。这类文章,可以抓住人物关键的语言反复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复杂内心的波澜。以《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为例,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关键句,通过想象内心活动、有感情朗读等形式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为党负责的高尚情操。抓关键句的目的,始终是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让优秀革命传统深入学生心灵。
        三、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补充历史资料,填补空白,丰富形象。人物的人生经历、重要事例,都可以作为补充。不同人物,但具备类似形象的也可以作为补充。部编版教材《黄继光》一课中,除了黄继光的事迹,还补充了钱学森回国报效祖国的资料。两个类似的人物形象——黄继光的舍生忘死、英勇无畏,钱学森抛弃优渥生活选择回国的无私,互相补充,在弘扬革命传统时激发爱国激情。通过补充材料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表现革命传统的形式有很多,而内核是共通的,都是源自于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英雄人物的事迹震撼人心,生活中的感人事迹也不少。将革命传统文化照进学生生活,还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生活中平凡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到普通人的平凡也蕴含着一致的精神内核。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人民警察等事迹,平凡又伟大,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是革命精神,医护人员勇敢无畏冲在第一线也是新时代的革命精神,精神内核是相同的。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发散学生思维拓展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发现事迹蕴含的精神内核都是革命传统精神,将高大上的革命传统与生活重合,回归平凡,创造不平凡。
        四、传承传统,延续精神
        在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的究极意义是传承革命传统文化内核,将革命传统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革命传统的延续,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弘扬革命传统的同时,教育学生不忘感恩,回忆生活中值得感激的事情并践行,也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画、写、唱、诵、做俱可,根据课文设置不同的实践形式。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接班人。
        结束语
        革命传统自战争年代延续下来,一直与时俱进,战争年代的不怕牺牲,和平年代的为国为民,都是抛却了个人的利益,成就祖国的宏大。而在新时代的教学中,通过以上模式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普通教学中,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做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红色教育的策略研究》(2019C804)    阶段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