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儒
太白中学,陕西省宝鸡市,721600
摘要:随着教学不断的改革与发展,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散文阅读教学也愈加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加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能帮助高中生积累更多语文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与素养,进而促进高中生学习质量与语文学科散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实践
前言:
散文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重要内容,能够推动高中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高,还能培养其审美能力。但是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多数教师未能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依旧以传统模式进行授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寻求丰富新颖的方法,以促进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效率能够不断提升。
一、创设多样教学情境,推动学生自主阅读
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中,散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特点如:篇幅短小精练、结构自由洒脱、表现方法灵活且语言优美,不仅能丰富高中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其眼界,还能助力高中生各项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师应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避免传统模式中枯燥单一的讲解,这会导致课堂沉闷压抑,学生通常会产生抵触情绪,难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质量也无法提升。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运用丰富新颖的方法,比如根据教材上的具体内容加以生活、问题、表演、想象、故事等多种元素,创设多样教学情境。这样种类繁多的教学情境不但能将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热情调动起来,推动其自主积极的融入到阅读中,从而对散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还能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进而促进高中生学习质量与语文学科散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一课,这是出自鲁讯先生之手的一篇散文,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由于散文过于枯燥,高中生往往不会自主进行深入阅读,这就导致学生对于作者的创作意境与情感无法真正体会,散文所蕴藏的内涵也领悟的不够深刻,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故而,语文教师就应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及引导性的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散文题为什么用“记念”而不是“纪念”?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描写刘和珍最多的是什么?“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将高中生对于散文阅读的积极性与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其自主对散文进行深入阅读,从而更加深刻的领悟其中的内涵与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与情感,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效率。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高中阶段,散文已成为目前语文学科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是高中生较为抗拒的学习内容。由于多数散文内容较多,枯燥的文字让高中生难以有阅读的兴趣,因此,对于散文往往不会仔细认真的阅读,这就无法深刻理解与领悟其中的内涵与中心思想,也难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与真挚情感,最终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普遍偏低。对于此种情况,语文教师应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将枯燥的讲解式教学转化为更生动真实的形式。
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能将高中生对于散文阅读的兴趣充分激发,促使其能主动融入到课堂高效学习中,对散文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解读,从而加深理解与领悟。还能将散文内容以视频或动画的形式进行还原,让高中生能有更直观的视觉与心灵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强化对知识的掌握,进而促进高中生学习质量与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荷塘月色》一课,这是出自朱自清之手的一篇抒情散文,主要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以含蓄且委婉的方式抒发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同时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却又无能为力的复杂思想感情,也为后人保留了旧社会中,正直知识份子徘徊于苦难中的足迹。不仅寄托了作者对于未来的一种向往,也表达出了对荷塘月色喜爱之情。若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讲解的模式传授学生知识,那么课堂会更加枯燥压抑,高中生也没有阅读的兴趣。这样就无法真正理解与领悟散文的内涵与中心思想,知识也掌握的不够牢固。相反,语文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散文相关的资料或视频,再用多媒体播放给高中生。这样不但能将枯燥的讲解转化为更生动真实的形式,快速将高中生对于散文阅读的兴趣充分激发,推动其自主融入到课堂高效学习中,深入对散文内容进行分析与解读,对于其中的内涵与中心思想有更深刻的领悟,从而将知识牢记于心。还能让高中生有更直观的视觉与心灵体验,体会其创作意境与情感,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效率,构建高质量语文课堂。
三、制造丰富阅读话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高中语文学科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阅读讨论话题,以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与思维,对于一些问题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对于高中生而言是较好的现象,那么语文教师就应给予其沟通交流的机会,和表达自己的平台。故而,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运用丰富新颖的方法,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可以设计课堂阅读话题,让高中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与学习,同时能使其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有助于每个高中生能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充分将其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知识理解掌握的更加透彻。进而在不断探讨与交流中促进高中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提高其学习质量与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效率。
例如在《囚绿记》一课,这是出自现代作家陆蠡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出绿枝条的生命状态与“性格特点”,写出了作者的真挚心愿和生存状况,含蓄的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的苦难命运,表达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语文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阅读讨论话题,如:作者喜欢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囚绿”期间,作者在情感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怀绿?教师可以让高中生分组进行讨论与学习,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而这样的讨论不但能让每个高中生学到更多知识,将其阅读与学习的自主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充分发挥,还能让高中生在不断的讨论与交流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进而促进其学习质量与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总结:
随着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对于目前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也逐渐提高。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突出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促使高中生能主动融入到课堂高效学习中,对内容有更深刻的领悟,同时能将相关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进而促进高中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让高中语文学科散文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丰祺.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27):83.
[2]黄银秀.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方法探讨[J].文渊(小学版),2020(1):335-336.
[3]孙丽娜.高中语文课堂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20(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