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游戏化教学策略浅谈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韦子兰
[导读] 将幼儿的科学教育游戏化,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动性,
        韦子兰
        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第一幼儿园    552400
        摘要:将幼儿的科学教育游戏化,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动性,还能促进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做好科学教育启蒙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就此,本文主要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现状、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入手,对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学前教育;?科学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产生兴趣,使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进而在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开展科学教育,更要不断创新科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借助新时期的游戏化教学模式来优化幼儿的科学学习体验,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探索兴趣,真正促进科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幼儿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逐步养成科学探索精神。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便立足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相关阐述如下,以为一线幼教同人提供一份拙见。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现状
        在《纲要》中,要求教师要成为幼儿在学习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科学教育的核心也主要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为主,使其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初步探究的能力。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和实际教学需求的限制,现阶段部分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时,还主要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只要幼儿用眼睛看,极少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过多关注科学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引导,进而使幼儿感知不到科学教育活动的乐趣,不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难以达成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品质的教学目的。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必要性
        (一)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幼儿天性好奇,对生活中一切未知、新鲜、新奇的事物都充满求知欲,而在幼儿园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正好能够满足幼儿的这一心理需求,能够引导其在看、听、闻、摸、想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进而在践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一教学理念的过程中,真正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二)促进幼儿主动探究交流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不仅会对其中所出现的神奇现象所吸引,还会有想要进行语言表达的冲动和倾向,想要问:“为什么?”“怎么回事?”“真的吗?”进而在促进幼儿主动进行语言表达的同时,还能体现出幼儿的主动思考,在进一步拓展其思维方式的同时,使幼儿在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科学实践的体验与科学知识的学习。
        (三)培养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给幼儿讲解一些平实、严谨的科学理论,还会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带领幼儿做一些科学实验,引导其通过科学实践去探究科学道理,这样既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够促进其在动手过程中的主动思考,使其在不断的“动手—思考—探究”的循环过程中,获得手脑协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轻松的游戏环境
        在《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而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指引下,教师不仅要重视游戏活动的选择与开展,还要注重为幼儿构建游戏化的教学环境,营造一切可以利用的、可以给予幼儿愉悦体验的科学学习氛围,以使幼儿在耳濡目染的科学环境中,在轻松自然的学习体验中能够获得安全感,进而能够快乐地参与科学活动与科学学习,高效掌握科学知识。
         (二)引入趣味性游戏活动
        在游戏化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游戏活动的选择与设计,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也是一样,教师不仅要全面掌握科学教学的内容,还要善于根据幼儿的爱好和成长需求,优选游戏活动内容,并将游戏活动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使幼儿在被趣味游戏吸引,主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进一步促进新时期“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达成。
        例如,在以《打电话》为主题的科学活动课上,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笔者便将班上的幼儿两两分成一组,每组分发2个纸杯、一根棉线、一把剪刀等,然后带领幼儿制作“传声筒”。将2个纸杯的杯底用针各打一个小孔,以保证棉线能够穿过,且不可过大,在棉线穿入杯子内部后打结。“传声筒”制作完成后,让两名幼儿各拿一个纸杯,其中一名幼儿将纸杯扣在耳朵上,另一名幼儿对着纸杯说话,两人进行“打电话”的游戏模拟,还可以让幼儿不断变换自己的音量大小,进一步检验“电话”的传导性,也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实际感知空心“传声筒”所能够传出的清晰、响亮的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更加喜欢参与科学小游戏,并能够学习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三)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
        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抽象、严谨的科学理论会让幼儿难以理解,严重影响其学习兴趣,进而在游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游戏情境,使其在具体的事物、真实的感知与体验中获得参与活动兴趣的激发,并缩减科学知识给其带来的认知与空间距离感,进而使幼儿不再认为科学的学习是一件既困难又无趣的事情,也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不是让幼儿能够掌握多少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其参与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以幼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教学活动时,不能为幼儿设置过多的学习任务,而是要善于在游戏活动的引领与辅助下,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快乐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道理,以在保护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推动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推动幼儿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冯雅静.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3):69—71.
        [2]谢海梅.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践路径分析[J].学苑教育,2017(15):11.
        [3]?南朵,王智力,晏国林.幼儿园教学游戏化[J].教育(文摘版),2016(2):73.
        [4]谢晶.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践路径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2):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