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刘劭曙 李亚芬 全锋
[导读] 随着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广大孩子家长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刘劭曙  李亚芬  全锋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县委党校          
        随着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广大孩子家长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但是,由于受各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直接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现针对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现状与对策浅谈以下见解。
        一、目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1.家庭教育环境较差。
        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很多农民为了摆脱经济困扰除农忙时节外还要外出打工,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使他们没有精力无暇顾及家庭教育。同时,家庭经济基础落后在购买玩具、图书等学习用品、带孩子参加社会上开办的各种特长班、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旅行等都受到局限。
        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制约。家长文化水平对新教育理念的接纳与理解、教育方法的实施和因人施教的运用有着直接影响,农村60%家长是初中学历,使得他们自身的生活单调,在各方面不能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家庭中的学习氛围难以形成,家长缺乏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兴趣,在家庭教育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父母亲难以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40%至50%幼儿家长长年外出打工,幼儿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隔代亲要什么买什么,保吃饱穿暖,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2.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家长不能发现孩子的潜能,对孩子未来的想法简单而传统,上大学是大多数家长的期望,对子女高学历的青睐显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期待。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却很难为儿童提供多元的发展途径,使得这种期待就有些盲目,也有些不客观。也有一部分家长在认为家庭教育重要的同时,又在实际生活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认为孩子能否成才是天生的,虽然有教育的因素,但并非完全教育的结果。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更多的是不作为。
        3.家庭教育内容片面。
        大部分家长片面的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教孩子认识几个字,会计算几道题。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学习成绩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4.家庭教育方法陈旧。
        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大部分家长忙于家活或打工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滋长了这部分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孩子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过分严厉。部分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不理解的规则。

有的甚至认为 “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
        二、改进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对策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了解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注重对孩子智力投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方面教育,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2.建立农村家教组织网络。
        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建立家长学校、暑期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要积极培养农村家庭教育骨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家教工作队伍。要依托阵地,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特别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经验,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农村向家长传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3.加强宣传,营造科学教子氛围。
        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推进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开办家教园地、父母之友、家长课堂等家庭教育专题、专栏节目,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和“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理念,使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家教方法走进千家万户。通过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4.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家长学校工作的常态化。
        (1)成立家长学校领导机构——家长委员会。每学年期初都要调整家长委员会成员,制定家长学校的学年计划。每学年开展四次家长培训,由学校领导通报学校工作计划及取得的成绩、听取委员会成员的合理化建议等。
        (2)设立各类信箱。为了使家长能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学校应设立校长信箱,及时与家长沟通,成为家校联系的桥梁之一。同时村委会也应设立温馨乐园和心语信箱,使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3)根据学校家长群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年级开发教材,并在校园网上开设家长学校频道。把评比出的优秀家长、优秀家教论文名单等有关家长学校的内容办成宣传栏。以便于家长及时了解信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教育好下一代。
        5.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学校应本着“帮助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把家长学校办到社区。
        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并形成教育的合力。在家长委员会会议上,学校领导要向委员们汇报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思路,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二是以社区为平台,学校经常带领孩子深入社区,与社区居委会建立密切关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遵守社会公德。居委会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