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同县城北学校 4183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大重要板块,阅读是写作之基,写作是阅读的升华。本文旨在探讨教学工作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及应用,探索教师如何在阅读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主动积累相关表述,并应用到写作之中,让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
引言
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起着语言表达的启蒙作用,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对母语的初步认知。在语文课堂上,通过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表达能力。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在充分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部分老师认为小学生知识储备少、思维能力弱,阅读和写作应分开进行。这其实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发挥阅读与写作的联结作用,打破壁垒,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1.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现状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的频次与深度增加后,便会产生神奇的效果,提起笔来如有神助。多阅读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多写作能够激发阅读灵感,二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然而,小学生年龄与阅历尚浅,知识面较窄,长期处于家长与学校的双重保护之中,难以将阅读范围延伸至课外书目。在阅读方面,小学生缺乏相应的技巧,有的阅读只是泛泛而读,有的阅读一扫而过,难以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哲理,也难以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不容易将自己的情感体验、阅读灵感应用到写作之中,从而难以写出好的文章,大部分的作文是排比句的罗列或无病呻吟之作。这种现状导致小学生不能很好地将阅读的精华应用到写作之中,更难以用写作来反哺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我们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写作与阅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方法与素材,在写作中回顾阅读成果与技巧,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自信。
2.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策略
阅读与写作教育具有整体性,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课堂中将二者融会贯通,加以实践,提高教学效果。针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应用,本文提出以下三条路径。
2.1注重学生阅读与写作意识培养
小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使用的教育书籍种类繁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童话故事、人物列传、经典名著等情节丰富的书籍,根据需要开展教学,这样一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使用有声课本,或者播放经典书籍改编的电影或片段,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积累学会阅读,并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教学是双向互动的,不单单是教师需要做准备,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写作准备中来,通过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随手记录习惯,让学生能够具备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2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在阅读中教写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记录读书笔记的习惯,在遇到好的内容、自己有感触的片段时,可以以笔记的形式来记录。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心得体会,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呈现。这样一来,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起主动记录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圈点出好词好句、成语典故等,让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对于阅读中所看到的自然风情、历史人文、曲折故事等,都可以积累沉淀,用于日后的作文写作中。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龙头猪肚凤尾”,还要有流畅的思路和合理的文章架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们积累相关素材,还要注意对文章结构的剖析,让学生了解文章行文脉络。文章架构是基础,好的框架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与讲授,让学生掌握文章结构分析能力,在学习新的文章时,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结构划分,从而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主题,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入的了解。
2.3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在写作中教阅读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抓耳挠腮,难以下笔的情况,这其实来自于学生对写作的不自信。小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弱,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和写作过程中,不应将此作为任务下发给学生,要积极引导,让学生们以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对于学生完成的作品,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肯定,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在写作完成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碰撞,汲取同学们身上的优点,学习内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展示优秀作文,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什么是好的文章,从而模仿学习写出好的作文。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阐释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让学生能体会到换一个词、句,文章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们精益求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激发创作欲和主动性。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健全完善发育的阶段,学生们的个性化思维和创新思维正处于蓬勃时期。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们个性化思维的形成。随着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学生们会有表达感情的强烈愿望,此时鼓励孩子们写作,十分奏效。在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启发学生,回顾在阅读中所积累的词句、框架,应用到写作之中,同时,再次回归到阅读方法,通过写作来反向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分析结构、了解情感、积累好句。
3.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应用
小学语文教师要摸索让学生愿意学习阅读与写作的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不外乎平等对话、倾听,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并不是十分平等,教师应当主动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对话,走进他们的内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乐于倾听,搭建好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愿意讲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师能够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录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带着学生出去观察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观察记录,让孩子们体验生活、丰富情感,为他们的写作打下素材基础,还可以分享优秀日记等,让孩子们品味写作的妙处。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法,即在同一主题下,展示3篇左右的文章,让孩子们体会写作技法的差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之后,要跟进写作训练,只要写作训练,才能扩大阅读的效果,让阅读发挥真正的成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文章进行仿写,学习文章的表达逻辑和方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能够形成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局面,相互递进,让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开阔视野,可以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想法,激发表达的欲望,记录真情实感,领略到阅读与写作的魅力。
4.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不可割裂。作为教师,要在阅读中教写作,在写作中教阅读,通过有效方法延伸阅读面,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写作激发阅读动力,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 才智, 2019(07):151-151.
[2] 柴爱玲.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性[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8):44.
[3] 徐婷.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20, 000(004):P.61-62.
[4] 凌涛.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 小学生作文辅导(五六年级版), 2020, 000(002):42.
作者简介:周敏(1989.07)女,汉,湖南隆回人,本科,职称:二级,从事小学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