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周国华
[导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当中
        周国华
        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宗科乡中心校  6243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导入课堂中,转变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样一种思路下,小学语文课堂面临着空间的扩展和内容的延伸,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和挑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科目,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则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所要贯彻的重要内容,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则需要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实现其知识技能发展的同时,贯彻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流向单线条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当中,教师是课堂上的唯一主角,引导和界定课堂的走向,单方面主导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相当于单线条的信息传输关系,二者之间的交流、对话频率非比较低。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取消了对学生的提问环节,因为教师的潜意识里觉得学生思维的过度发散或一时间无法答出问题,会影响课程进度。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教师授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不利于教师顺利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环境扁平化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教师惯用的教学模式中,其所采用的阅读思路是教师先行阅读,然后学生跟随教师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穿插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思路和阅读模式,使语文课堂教学构成了一种相对扁平化的环境,学生身在其中,甚至可以在教师还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已经熟知本堂课会呈现出的教学步骤、授课思路,学生将阅读当成一种既定的流程,将学习概念局限在课文朗读过程中,这样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更无从谈起。
        (三)说教内容高频化
        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内容比较死板,理论内容大于实践,结论教学多于过程教学,学生很难在此过程中领略到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也无法建立起理论和实践的关联。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关,尤其是在新课改以后,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方面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学生不能从实践的角度开展学习,那么这些课本内容仅浮于知识的层面,很难让学生对其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说教式的授课会降低学生接触更多知识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很不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不仅只传播课本教材上的文化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唤醒身体中的意识和潜力,努力将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内在的人文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判断学生整体能力的重要标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人文素养关乎着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利用课本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积累学生的文化知识,促进文化素养的提高,并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中提高民族文化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及学生终身学习应具备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性能力,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则更具有丰富的教学内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小学语文具体教学策略进行实施的过程中,应首先了解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转变。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薄弱,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审美能力等。通过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进行了深刻理解以后,教师就可以围绕其制订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使教师的课程设计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都能围绕其进行,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与提升,促进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二)利用信息技术,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对教学展示的方法进行一定程度地调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展示往往会依赖黑板,这一教学工具虽然也可以实现知识内容的展示,但难以达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展示,这就使得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较差。而在当前,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普及,这一教学工具在教学展示方面具有更强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后,其在教学中也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也能得到更好地贯彻。
        (三)在情境式教学空间,促进自主学习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从情境式的教学空间,形成以“境”育人的良好教学环境。在传统语文课堂,学生的“学”枯燥乏味,难以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为此,在情境式教学空间,通过情境元素,引导学生在“思”“问”的引导之下,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情境空间发散思维,培养语文思维能力,这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基础。教师要以生为本,在情境的创设中,可以从“生活元素”出发,将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的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好地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离,让语文的“学”更加活跃,富有情感融入。
        (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总结经验
        小学语文教材是经过国家和地方教育部共同研究和制定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另外,小学语文课本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联系性,这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意思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可以利用课程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生活中观察相似的事物,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这样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就会富有生活气息,也有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这一理念也很好地在语文课文中体现出来,生活中的语文元素,教师可以将其拿到课堂上带到学生的学习当中,这也为学生的语文课堂提供了人文素养知识。
        (五)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教师贯彻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一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进行语言组织和语言交流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能力的教学培养,教师需要能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语言情境中进行正确地交流,实现其语文语感的发展。而为了实现有效语文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选择能吸引学生有效参与其中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选择“读图说句”“故事新编”等活动,发挥出多媒体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其中。
        (六)通过课外阅读培养核心素养
        要想更加有效的提高小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启迪小学生们的心灵智慧,就需要让小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课外文本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因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中,其供应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课文是非常的少到,小学生在课堂上所接受的语文阅读教学大部分还只是课本读物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而这种程度的教学中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其大部分还是教给了小学生相关的阅读技巧。而单单的掌握一些语文阅读技巧是无法满足和核心素养小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提出的规定的,要想真正的实现这一规定目标,实现让小学生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就必须让小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不断的对自己所学习的语文阅读技巧进行磨练。而能够起到这样的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让小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读本阅读。而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不完善的,其不会在课下主动的去对这些课外读本进行阅读。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施行一些有效的引导教学,通过引导来让小学生对这些课外阅读读本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们比较喜爱的内容来当作课外阅读读本的选择标准,并且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所选的课外阅读读本必须含有大量的插画,因为纯文字课外读本会让小学生减少对其进行阅读的兴趣,这点需要教师进行格外的注意。其次就是需要教师开展一些趣味阅读活动,以游戏或者是比赛的方式来代替枯燥的阅读过程,可以选择让学生对课外阅读读本中的内容进行分段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具有非常良好的参与感,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也会在注意力方面进行高度的集中,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书籍,如我国四大名著或者其他著名作品。如教师要开展一个关于《水浒传》的课外阅读活动,想让学生通过阅读《水浒》来提升一些文化知识,启迪学生文学智慧。教师可以在活动上为学生提供几本《水浒》书籍,引导学生对某一章节进行阅读,在阅读过后,可以找出一些学生来分别扮演章节中的角色来进行朗读。如在让学生阅读“风雪山神庙”这一章节时,可以找出两位学生,一位扮演林冲,一位扮演高俅,通过角色代入的方式,让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所扮演角色的台词,同时还需要让一位同学扮演旁白,尽可能的还原文中的场景,另学生对这一章节故事的描写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感受四大名著的魅力。
        (七)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合理有效的反思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构成,其承担着检测学生与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要强调教学评价的有效进行,使学生可以进行有效反思。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虽然也会进行教学评价,但其所开展的教学评价大多围绕着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被忽视。而在当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价值愈发突显,相应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拓宽评价标准,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也纳入评判之中。这样一来,通过有效教学评价的进行,学生的发展情况就可以得到有效展现,教师也能给学生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例如,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在其中,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评析。在完成评价后,教师可以采用活动设计与文字写作的方式评析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引导其进一步努力。除此之外,在完成教学评价后,教师也要结合在评价中得出的结论,对后续教学进行进一步地调整,侧重学生发展较差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培养。
        (八)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核心素养
        学习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可以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发生原因和状况,而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有可以发现自身所学习的一些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得到了实践,所以说两者之间是相融共同的,学习知识即是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即是学习知识。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渗透下,开展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阅读教学,不仅需要立足于课本读物上,还需要不断地对其范围进行扩展,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非常的贴切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为小学生所提供的语文阅读内容本来就是帮助小学生来了解日常生活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把小学语文阅读智慧课堂的教学与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来达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而要想完成这一宏伟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把教学的重心向培养生活气息方面进行倾斜,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能够更加贴切生活,体验生活,把语文阅读内容与实际生活所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进行非常好的了解,其次也让小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日常生活在教学中的呈现,以此来加强小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的让其所学习的语文阅读知识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并且也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体验其所学习到的种种语文阅读知识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让小学生明确的意识到阅读能够加强对生活的理解,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强化其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转换。并且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加强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的启迪学生的心灵智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所要主动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能否有效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为了实现高效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进行教学研究,尝试突显出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秀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9(28):73.
[2]何纯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2):43-44.
[3]熊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05):11.
[4]熊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5):11.
[5]宋萍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7(32):26—27.
[6]王年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8(34):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