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永芬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竹基镇中心学校蒲草塘完小 655704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良好的阅读基础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汲取知识的兴趣。因此,在小学阶段帮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培养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小学学生由于缺乏社会意识,思想发育尚不健全,因此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乐于阅读文章的兴趣是必要的。通过阅读经典文章,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在大量阅读过程中,可以对之前学到的汉字、词组加以复习,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阅读的学习固然是重要的,教师也在阅读教学上花了较大的功夫,但当下的语文阅读学习效果仍然差强人意,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正处于好玩的年纪,如果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阅读教学的效果势必无法有效提高。
1.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全新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越发重视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育,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阅读教学更多的依然是围绕如何提高考试成绩开展的,并不能完全符合新课标对语文阅读的教学要求。其次,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创新水平较低,缺乏适当的课外拓展,没有很好的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导致课堂内容不够丰富。最后,阅读教学的手段相对单调,受当今的教育大环境影响,多数教师在积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教学策略的实施仍然不够完善,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单一的教学内容也不适合思维天马行空的小学生学习。
2.提高小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策略与建议
2.1在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发挥教师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是引导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领路人,学习中不乏遇到困难和阻力,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和激励学生冲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学习一门课程时,学生最先接触到的不是该学科所包含的知识,而首先面对的是任课教师,通过教师的授课内容,逐渐深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教师日常的言行和课堂风格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于教师个人的印象,同时会很大程度的左右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中,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地告诫学生“多读书、读书好”,这样枯燥单一的培养手段既空洞又乏味,小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非常有限,自制力也相对薄弱,流于表面的阅读培养方式很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笔者曾经见过这样一位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比较内向死板的一个人,但是当他站在讲台面对学生时,总是能利用各种各样的小笑话以及课堂知识的拓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阅读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积极塑造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善于了解学生,善于拓展阅读知识的趣味性,利用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热爱。
2.2引入课外读物,利用丰富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无数文人墨客利用他们精湛的文笔,书写下千古流芳的文章。
其中不乏有适合小学启蒙的课外读物。如《西游记》、《阿凡提的故事》、《三毛流浪记》等。教师可以在有效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适当拓展课外阅读,定期在班级推荐适合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外读物,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领略阅读的魅力,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学生不愿意阅读文章,而是缺乏尝试,不了解文字带来的乐趣,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课上时间,简要的介绍课外读物中一些易于吸引学生兴趣的片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课后自行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上讲《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钉耙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收集的东西,妖精也不例外,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途中遇到了一只喜欢收集兵器的黄狮精,……”在故事最后教师可以故意留下一段,告诉学生课堂时间有限,要想知道故事后续需要等到下次课外拓展课,想提前知道故事结局的同学可以课后自主阅读。利用学生渴望知道故事结局的心情,引导学生阅读兴趣。
2.3循序渐进传授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阅读动力
阅读的学习涵盖语文学科的多方面知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通过稳固的语文基础逐步训练。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知识体系的高楼大厦都还处于地基阶段,若想有效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从短句到长句,再到逐渐理解句子隐含的深意,在不断地基础练习后培养学生分析整篇文章的能力,由浅入深的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吝啬赞美,利用教师的赞美和夸奖使学生产生满足感,从而更愿意学习。并且要在学习过一个知识点后准备适当的练习,例如,在文章赏析课上布置课堂练习,选择一些小学生喜欢的文章或童话故事等。让学生明白当学会阅读方法后,他们就可以读懂一些有趣的故事,利用正向激励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阅读的动力。
2.4积极改善阅读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需要辅以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在新教改深入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在面对全新的语文课程要求时需要适当改变。例如传统的教学下,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相对独立,但是在如今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教师要善于利用课程本身的内在联系,将写作和阅读的教学科学的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读写能力。除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师也要积极创造和开发新的教学方式。例如,使用信息技术和课堂相结合的数字化教学方法,利用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教学法等,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上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例如在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后,可以选择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这也是有效激励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方式。总之,教师要善于创造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重视度是不够的,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重点突破,在教学中积极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对于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要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的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付兆军.培养阅读兴趣 提升语文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见[J].天津教育,2020(24):187-188.
[2]唐建平.解读小学语文阅读和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J].天津教育,2020(15):101-102.
[3]柴向军.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有效培养[J].新课程,2020(1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