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理念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孙锋 张莉
[导读] 语文是一门极具魅力的人文课程,教师不仅授予学生文化知识技能
       孙锋 张莉  
       陕西省洛南县石门向阳中学 726102
       摘要:语文是一门极具魅力的人文课程,教师不仅授予学生文化知识技能,使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该门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文内涵,它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促使其获得综合发展。鉴于此,本文对立德树人理念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为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初中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愈发重视,德育教学效果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理念,并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的学科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步提高。本文对此作了探讨,具体如下。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德育教育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各领域更加合理高效,同时为教育行业带来了一片曙光。由于多媒体设备本身具有多样化、趣味性、便捷性等优势,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德育渗透。
       例如:以《背影》一课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课文赏析、朗读等内容,以此展现主题的情境融合,使学生受到氛围的感染,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学生的专注力,给予他们绝佳的学习体验,从而使教师教学顺利开展。同时,"背影"一课中,讲述了朱自清的父亲对自己儿子的关心、体贴和爱护,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父亲对子女的爱细腻地表达出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父亲的关心、体贴,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这些情感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中也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使道德教育更贴近时代脉搏
       初中语文教材中,诗、歌、名著占了很大比例。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考点的解读,注重对诗文的死记硬背,而对古诗内涵、元曲小说思想情感的教育培养却严重缺失。以核心素养教育为背景,我们的古典文学作品教学还应进一步深化,使德育渗透其中。
       例如:以《爱莲说》一课为例,就是周敦颐的经典之作。文本之所以为人所推崇,正是因为它体现了高洁的品性,也很符合对人文精神和道德文化的传统认识。如其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这犹如在说我们做人,要有一种身处恶劣环境却能不受污染,能保持清明本心的高洁气质和坚定信念。所以教师进行教学时,应提炼文章中蕴含的道德元素,并链接现实生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认同。
       以现在初中生等群体所喜爱的小型视频直播娱乐形式为例,启发学生去认识为何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智能手机现场下载并打开一个很有名的小视频软件,把里面的内容随机播放给大家看。从大约几分钟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其中不乏低俗之处。有的主播穿着很暴露,一些视频标题设计不雅,或是视频内容存在浪费食物、虐待动物等情况。通过这些现象的呈现,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不文明的行为。这些现象对学生的成长,以及社会发展都会带来哪些危害?教师还可将网上反面案例给学生看。如有的孩子竟花十几万打赏主播,部分小学生为了玩游戏花了巨资去买装备,甚至有的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而网贷拍裸照老师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保持内心清明,免受世俗污染是多么重要。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要求,又实现了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是对古诗文教学的深化。
       三、以传统节日文化写作教学,有效渗透德育
       通过传统节日文化写作教学,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发展等方面获得道德体验,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渠道。故而,教师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立足于教学需要,在读写结合的原则指导下,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搜集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体验生活内容,在积累丰富语言材料中描述自己的节日经历,在个性表达中培育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思考生活中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
       例如:以《社戏》《庆祝旧历元旦》这两篇文章来说,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家乡的   节”为主题,写出大约五百字的作文。在撰写本文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本文的意旨和构思,从多角度深入分析本文的意义。明确设想之后,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节庆活动,思考、阐释传统节日活动的文化内涵,在活动中培育个人的思想情感。通过该次写作实践,学生不仅能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还能在探索与交流中开拓写作思维,渗透个人情感体验。如在写《家乡的中秋节》时,一位同学首先提到了庆祝古代中秋节的习俗,然后又说现在是如何庆祝中秋节的。经过古今中外的对比,这位学生发现传统的节日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从而引发思考。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生活经历的驱使而言之有物,而且在个性表达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对传统节日的感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总而言之,初中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心智不成熟,正直叛逆期的他们希望受到更多的关注,获取自由空间,同时易于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期有效渗透德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规范其思想行为,以免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但如果仅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肯定是不够的,德育教育需要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初中语文是初中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应探寻科学可行的教学法有效渗透德育,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J].新智慧,2020,000(019)
       [2]李金凤.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000(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