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欢
和林格尔县第一幼儿园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摘要:《幼儿发展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游戏属幼儿游戏的一种,它以区角形式出现,注重游戏活动本身,它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设置各个活动区(如构建区、益智区、角色游戏区、科学探索区、美术手工区、阅读区等),提供各种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能激发幼儿主体的内在动机,产生积极体验。区域游戏可以说是充分意义上的游戏,它能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身心获益,但区域游戏并非是无目的性的游戏,虽然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但通过教师的指定目标、计划及精心投放材料,每一个活动区内部渗透着目的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鉴于区域游戏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游戏中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游戏;幼儿;自主性
1幼儿教育活动中自主性缺失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游戏教学的形式更多是依照教师的教学经验来制定的,并未考虑幼儿的自主意愿,然而自主性游戏顾名思义可以看出是根据幼儿的自主意愿考虑幼儿的自主性而设计的游戏活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根据幼儿的时间和发展水平,将幼儿分配活动区域,这造成了在游戏过程中部分幼儿可能表现出兴致不高,甚至无所事事。其次就是教师对于游戏活动之后的评价形式也十分地单一,内容设计上缺乏深度和广度,仅是依靠幼儿的行为下定是非对错的结论,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外在表现,无法面面俱到,使得评价方式没有深度、单一枯燥,无法体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性。再就是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以指导者和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发展,对幼儿中的自主创造、自我体验等权利并不关注,急切希望幼儿可以得到外在的发展,这使幼儿在开展游戏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极大降低。最后是自主游戏虽然是关注幼儿的自由活动,但并不是幼儿的放任自流,而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干预,耐心的观察,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把握好课堂开展的程度和深度。
2基于自主性发展的区域活动开展策略
2.1投放丰富的材料,培养幼儿自主运用的能力
首先,多提供自然性的游戏材料。自然界的每一物体都会引起幼儿的兴趣,成为他们的宝贝。教师要有意识地和幼儿一起采集自然界中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如各种石块、竹子、竹叶、各种树皮、树叶,还有各种果实以及野花、野草等等,并及时将这些材料在活动室里陈列出来,充分利用幼儿对这些材料的兴趣,指导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感官去感知它们的形态、色彩、用途;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不同的探索。
其次,让幼儿参与材料的准备。游戏前,我们往往都要花大量时间为幼儿准备许多材料,在指导游戏中还要反复地交代材料的摆放和使用方法。幼儿对这些材料又不一定喜欢,有的只能被动认同,这既削弱了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又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因此,让幼儿根据游戏确定需要哪些道具,想想可能采用什么物品进行替代,让他们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对幼儿自己动手与准备道具材料的成果,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评价:哪一组的替代物最形象?使用得最好?
最后,新旧材料之间应保持一定比例。一方面,留下部分原有的玩具和材料,让幼儿带着新的想法使用以前使用过的玩具和材料,持续地发现、探索、游戏;另一方面,也可将旧的玩具和材料移至新的位置,以启发幼儿想出新的玩法;再一方面,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动态性游戏过程,可以及时呈现新的更复杂的玩具和材料,以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和内容,鼓励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获得社会情感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2.2创设区域活动的条件,提高自主选择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特定的教育环境。我们相信孩子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信教师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与计划者。
只有为幼儿创造区域活动条件,组织合理的情景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但由于老的游戏规则在小朋友的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把“自主”或“自由”还给孩子时,他们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所以,首先要从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设置各个活动区,考虑材料与活动的搭配。如不仅设益智区、美工区以发展操作能力,还应设置玩具区(与娃娃家相结合),以促进社会性发展,积木区则有助于书、形结构能力的增强及社交能力的发展,还有语言区、自然区等。活动区的创设要考虑幼儿实际经验与兴趣,依据其年龄与身心发展水平提供环境材料,并有计划地投放或变换适宜材料。同时注意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的开展与其它环节和活动的相互配合联系,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2.3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提高幼儿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孩子是学习的主人,师生都是探索者”,这些都反映了我们要重视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培养。没有自主性,谈不上什么主动性。强调自主性,并不是放任自流,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运用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亲身地体验,体验和认识世界,并提倡和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和幼儿与成人之间的积极交往。游戏是幼儿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幼儿自由、随便地玩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师应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使游戏顺利进行。
2.4明确幼儿和老师在区域游戏中的定位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师生关系,教学过程越来越民主和平等,而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载体,要明确老师在游戏中合作者和引导者的地位,重视幼儿游戏主导者和创造者的地位。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根据游戏的需求自主行动,而老师要做好旁观者,在保护幼儿不会受伤的同时,尽可能为幼儿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主行动和思考,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的游戏体验。 幼儿园区域游戏的主体是幼儿自身,老师进行游戏主题和规则的制定,但要让幼儿能够自主选择参与游戏的主题,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游戏形式,从而加强幼儿的参与性和主导地位,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一些老师会认为,幼儿的游戏要由老师来安排好组织,导致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安排,很难深入投入到游戏当中,无法真正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不利于幼儿天性的释放,最终导致幼儿园教育差强人意。
2.5注重环境的构建
环境是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根基和背景,而环境又分为物化环境和心理环境。 加强游戏环境的构建,更有助于提高幼儿园区游戏的效果. 老师根据游戏进行环境和材料的准备,通过加强游戏环境的构建,更有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能够深入到游戏氛围当中。首先,物化环境。 在进行区域游戏环境构建时,可以适当留下空白区域,将区域开放给幼儿,让幼儿可以在这个空间内自由的挥洒天性,区域还可以作为幼儿作品的展示,通过进行评选,让幼儿自助投票优秀作品,并悬挂在空白区域作为展示;除了留下空白区域,还可以增添图书来进行游戏经验的拓展,为幼儿提供图书,让幼儿可以通过图书进行游戏经验的学习,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让区域游戏发挥更好的作用。其次,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的构建,主要有材料的开放和常规格局的打破。 一方面,材料要对幼儿进行开放,让幼儿可以自由的使用游戏材料,让幼儿可以真正的发挥自己的天赋;另一方面,对于幼儿的游戏,要杜绝区域的限制,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入任何区域的游戏或群组当中,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3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想法,调动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扩展情节,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邱金枝.如何在大班表演区活动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性[J].亚太教育,2019(12):162.
[2]秦立珍.浅谈如何在无班界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96.
[3]朱永梅.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