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玲
和林格尔县第一幼儿园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一代又一代幼师的实践中,不断延续。实践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就如同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一样,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从理论出发,以心中的追求和目标带动教育,又在发现幼儿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反思理论的真谛。从陶行知先生的话中,我联想到幼教工作的实践。幼儿的生活常规管理工作,就是生活化教育的再现。我联想到几个幼教工作中的实例,谈一谈幼儿园大班生活常规管理策略。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大班;幼儿;教育
一、“生活教育”的内涵分析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强调的是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的思想内涵。“生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教育。生活在不停地变化,因此,教育也在不停地变化,这便是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生活即教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生活和教育是并存的,二者同时存在。教育的作用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对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生活和教育的内容是相同的,在内容上二者具有一致性。什么样的生活,使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教育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教育随生活而动。第三,教育的核心与根本便是生活,教育最终是为生活服务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教育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第四,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生活中的一切行为,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是通过生活体现出来的。
(二)社会即学校
“生活教育”包括“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内容,这是对“生活即教育”的一种扩展与延伸。“社会即学校”主要是指:第一,社会是一所特别存在的、供我们学习与生活的学校,社会大众所生活的环境便是我们受教育的场地所在。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封闭的书本教学方式,将幼儿从书本中解放出来,回归生活、回归大自然,让幼儿在大自然、生活中更好地学习,确保学校与教育、生活和社会有机结合。第二,学校是为社会服务的,这也是学校存在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教育每一位幼儿,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这种思想理论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更加具体化。陶行知先生在这一理论中曾指出:生活中的做就是对事情而言的,学就是对于自己的进步来说的,而教则对人产生的一种影响。教是为了更好地做。做是为了发现问题、更好地学,在“做”的过程中“教”,在“做”的过程中“学”,这样有助于幼儿将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更有效地转化为理性认识。将“教、学、做”三者结合,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吸收知识,也有助于幼儿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在生活中学习,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方式更有趣、更轻松,他们更容易接受。
二、大班幼儿生活教育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一)健康领域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需要接受正规的教育,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身体健康。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通过融入生活理念与想法,使幼儿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关于幼儿健康领域的教育与实际的理想教育有较大出入。比如:某些幼儿园没有加强对幼儿生活理念的教育,忽视对幼儿健康的关注,导致幼儿形成一些陋习。通过对目前的健康领域教育问题进行对比得知,幼儿园需要完善对健康的教育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为目的进行培养。
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身体素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幼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幼儿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第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园要为幼儿制定不同的习惯养成方法,通过及时的监督和管理,让幼儿懂得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对学习充满兴趣,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二)社会领域的组织与指导
开展生活理念教育之前,需要对幼儿的生活习性以及学习能力有所了解,提前制定有效的教导办法,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反之,幼儿将无法接受正规的思想教育,也无法掌握实践性的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造成阻碍。幼儿社会领域教育问题要做好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幼儿对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幼儿在充满自信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时,内心会感到无比的快乐,而如果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那么幼儿会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厌烦心理,严重者会导致幼儿产生自卑情况,无法更好的融入生活。第二,帮助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教师首先为幼儿讲解集体的概念,让一群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和玩耍,增强幼儿对集体概念的认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第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懂得尊重、关爱他人,在别人有需求时及时提供帮助。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集体社交活动的方式,为幼儿做示范,让幼儿感受尊重他人和关爱他人的意义。
(三)科学领域的组织与指导
教师要加强对幼儿在科学领域学习方面的引导,适当的培养幼儿的科技能力,融入现代化科技教学的概念,提高幼儿对科技领域的探索欲望。首先,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教师适当的引入科学领域的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让幼儿渴望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科学知识,对科学技术更感兴趣,从而进行相关领域的学习。其次,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植入生活教育理念,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幼儿从身边发生的小事中了解与科学相关的现象和知识,比如:如果天气迅速由晴天变成灰色,同时温度迅速降低,此时很有可能下雨或者下雪。第三,提高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了解科技领域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成长中,会遇到许多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了解了生活教育理念以后,幼儿会更习惯于进行问题的思考,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总结以往的科学技术教育课程不难发现,即使幼儿可以发现并分析问题,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则无法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四)语言领域的组织与指导
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教育问题,教师与家长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对于幼儿而言,接受良好的语言培训,可以流畅的进行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更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学习。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语言时,起初是对他人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行倾听和思考,然后通过模仿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将生活理念融入其中,给予幼儿更多的表达机会,让幼儿在实践的中学习。首先,教师要提高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先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爱好,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其次,让幼儿与他人进行交谈。幼儿在表达个人想法的过程中,通常表达出的内容无法被人理解。如果与他人进行交往,幼儿会针对某一事件进行描述,在交谈的过程中大脑会快速运转,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幼儿会尝试多种语言表达的方法,从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最后,教师应引导幼儿懂得聆听。进行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可以让他人了解自己,而在合适的场合进行聆听,能够快速知晓他人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做出相应的回应。倾听他人语言的过程中,幼儿自身也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此时就会在思维模式上撞出火花,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比如:教师要求幼儿聆听同桌讲述的故事,然后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之后植入生活教育理念。幼儿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可以更有耐心的聆听他人的思想,懂得如何正确的与他人进行交谈,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与他人建立更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总之,“生活教育”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是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强调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认为那种撇开生活、只是侧重书本教学的方式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重视幼儿的“生活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将“生活教育”理念运用在幼儿教育中,让幼儿更好地感悟生活、欣赏生活,对于幼儿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苏玉凤. 整合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生活教育课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2]蒋雯英.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8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