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认识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 刘晓娜
[导读] 如今教育事业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刘晓娜
      
      
      和林格尔县第一幼儿园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摘要:如今教育事业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幼儿教育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目前幼儿教育往往是有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为了解决当前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的趋势,有必要分析其表现和形成原因,最终制定完善的解决策略,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使儿童在良好的教育体系下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目标。为此本文主要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与应对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原因;解决策略
      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推进,幼儿园教育在农村迅速普及,缩小了城乡教育差异化的同时,保障了儿童成长过程中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幼儿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但农村幼儿园教学理念、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条件与城镇幼儿园仍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了幼儿园教学逐渐趋向小学化教育发展,对幼儿阶段思维发展造成影响的同时,不利于推动幼儿综合发展。
      1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针对目前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趋势,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管理模式具有小学特色。对于以往的幼儿教育,往往看到利用小幼儿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幼儿,比如为幼儿制定更严格的制度和行为规范,用制度来管理幼儿,一些教师会认为把活泼开朗的孩子教育为“听话的孩子”是最重要的,抑制孩子的天性,也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而一些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学会讲文明、礼貌,会选择采取严格的形式来管理孩子,要求孩子在幼儿园要有纪律,这样严重影响孩子的稳定发展。第二,幼儿教学的内容显示了小学化的表现。对于以往的幼儿教育,还主要根据小学课程要求孩子在园内学习一些小学知识,而这种方法只是揠苗助长,不仅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情况,甚至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 构成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
      2.1 家长对教育方向认知不到位
      农村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方向缺乏认知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园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强幼儿的知识理解,实现幼儿在小学上学中可以对知识有更好的把握,进而取得良好的成绩,这种认知在农村中较为常见。农村家长多数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农务工作压力太大,导致了家长对幼儿的期盼过于严格化、严谨化,且生活环境、生活条件较比城镇居民差异较大,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家长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趋向小学化。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幼儿园在长期加强教育性的要求下,处于多方因素的考虑,造成了农村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产生。
      2.2 幼儿园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在培育幼儿时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教师会紧跟时代政策,以最合适幼儿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幼儿园教育阶段的知识对孩子来讲既不会成为负担,更可以让幼儿通过幼儿园教师的讲授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目前,许多在幼儿园任教的老师都缺少了一定的专业素养,甚至有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却不知道国家最新出台的教育方案与相关法律条文,并且对教育部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思想也并没有贯彻。不仅如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还缺乏自我反思与客观思考,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显得相对比较被动。此外,还有的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培训,因此他们缺乏一定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不知道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如果没有教学辅助工具,他们只能根据手中一成不变的教育课本进行上课,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
      2.3 幼儿教学内容难度过大,任务过重
      当前教育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育注重内容的提高。因此,幼儿教学主要增加了过难的内容,幼儿的教育主要是知识的初步渗透和学习热情的培养,以及幼儿园教育的初步接触和学习。然而,目前教育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太大的压力,导致孩子无法吸收教学内容,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进步。


      3 缓解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方法
      3.1 教师要对家长做正确的引导
      目前,造成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家长对于幼儿教育阶段的过分偏激的认知,所以,要想真正缓解这种倾向,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让家长改变自己固有的错误认知,要让家长充分意识到,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作为学前教育的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让家长改变固有观念。第一,设定固定的家长探望日时间。让家长亲自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课堂中,亲身体会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所学习的情况,就能够让他们充分了解究竟哪一种教育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是最合适,最容易掌握,也是最科学合理的。不仅如此,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还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阶段中,是多么地快乐与愉悦,让他们明白,只有在这种让孩子快乐的氛围中,幼儿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的领域,从而达到更高效的学习。第二,要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作为幼儿园层面,要与家庭进行一定的联系,使得自身与家庭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纽带,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要让每一位家长都从内心认识到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不良影响。将家庭与幼儿园相互联系起来,是实现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的一个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这个方式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与家长迅速地取得联系,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助于孩子教育与成长的相关建议和经验,让家长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一个正面的作用,为孩子良好规划这一生受教育的过程,因此,倘若老师和家长能够保持一种长期良好的沟通关系,这对于帮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有很大帮助的。
      3.2 创造教学情境,降低教学难度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设计场景来介绍课堂内容。如果教师的指导很枯燥乏味,幼儿也就不能激发学习兴趣,整个学习过程就会变得非常枯燥,甚至幼儿也会抵触学习新的内容,学习过程会很艰难,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受到影响。通过创设相关教学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降低了教学难度,幼儿教学问题就得以具体化,可以帮助幼儿了解知识,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3.3 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
      拓展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是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素质在决定幼儿性格形成的同时,也是决定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因此,在农村幼儿园去小学化的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是促进幼儿园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文明幼儿园文化的必要途径。主管部门应全面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在现有的招聘机制、培训机制上进行重组与完善,以加强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性为基础,深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结合最近先进的幼儿学前教育活动、教学游戏以及教学手段,彻底完善幼儿园教育形式,以此改变幼儿园小学化教育。
      3.4 努力做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无缝衔接
      事物具有特殊性,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更是如此,幼儿园的教育和小学的教育无论在方式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但与此同时,他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的。因此,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要确保这两种教育做到无缝衔接。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为小学教育打基础的阶段,如果能够让这两点无缝连接,便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能以更快和更好的速度和状态,开始投入到正式的学习阶段中。想要做好这一工作,就要确保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共同致力于这一教育事业中。在家里,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习惯,而在幼儿园,老师要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方式,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并且也要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品格和思想习惯进行一个辅助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存在小学化发展趋势的严重问题,将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方面,必须转变家长和幼儿园的传统观念,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解决小学化趋势问题,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银娟.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学周刊,2020(35):177-178.
      [2]熊国娜.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与整改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16.
      [3]王海芬.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2):155-156.
      [4]周星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政策的实践及其改进措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