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小霞
和林格尔县第一幼儿园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展和引入,不仅是对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丰富,其还是幼儿喜欢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能够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够引导幼儿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为此本文基于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生活化
传统幼儿美术教学拘泥于教室和教师的束缚,幼儿难得有机会到教室外去发现美、表达美,也很少有机会“摆脱”教师去感悟美、创造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幼儿的美术天性被束缚,绘画仅仅是打发幼儿园无聊时间的手段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幼儿美术学科很难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得以培养与发展。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发挥幼儿美术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成为新时期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主要课题之一,而生活化是新时期幼儿美术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有力武器。
1 现阶段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的价值没有正确认识,一些教师认为美术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内容,实际美术课堂教学中单纯带领幼儿随便画,没有将美术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以及素质提高产生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这就必然会影响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良好推进。教师实际教学活动中,只注重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教育,而对幼儿心灵感受以及情感的培养没有加强重视,这一基础工作方面没有加强,必然会对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质量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1.2 美术教育形式单一化
幼儿的个性差异比较大,不同的幼儿在学习中的状态也是不同的,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激发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才能真正为促进幼儿可持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但从实际的现状能发现教师在美术教育的形式层面表现的比较单一化,没有真正和幼儿学习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采用美术教育的活动,主要是绘画以及手工制作活动,缺乏其他形式的美术教育形式的运用,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形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不利于幼儿可持续学习发展。
2 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不同于传统“口耳相传”式的教学,其具有独特的作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激发幼儿绘画热情。正如前文所述,传统“口耳相传”式的美术教学在很多时候仅是幼儿打发无聊的幼儿园生活的一种手段,幼儿热爱美术的热情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消耗殆尽”。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这就导致他们对“似懂非懂”的生活有着无限的热情与兴趣,一旦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势必会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二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俗话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如何拥有这双眼睛,需要后天的训练,其中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学是训练的开始与基础。通过开展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学,能帮助幼儿提高发现生活美、感悟生活美的能力,而这就是审美素养。三是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创造能力。在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学中,会利用到大量的生活素材,尤其是在手工创作中,更是需要幼儿能根据生活材料的特点来创造自己想要的作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实施
3.1 美术教育形式生活化策略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要体现出多样化,并能将幼儿的生活作为主导方式,激发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只有从这一基础工作方面得以强化,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才能真正为幼儿良好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环境熏陶来激发幼儿对美术知识学习的兴趣,注重积极引导幼儿丰富审美经验,激发幼儿在美术课堂活动中创造以及表现,从而促进幼儿可持续学习。
教师在美术课堂活动中要将新的教育技术加以科学化运用,将新技术作为丰富幼儿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下为幼儿创设丰富化的学习内容,新的形式下幼儿对美术知识学习的动力也能调动起来,生活化的形式有助于实现既定教育的目标。 例如,美术教学中教师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下,为幼儿呈现生活化的美术知识,在开展欢喜过年美术活动当中,教师通过为幼儿布置环境,以及展示作品的形式将新年喜庆的氛围营造出来,为幼儿营造出喜庆的学习氛围,将中国特色文化通过新的方式加以呈现出来。如年画以及蜡染和剪纸等,通过环境的布设下,能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中采用主题活动方式,来对幼儿进行积极吸引,引导幼儿对生活能够产生深入的感受,为幼儿学习美术知识以及体验生活创造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3.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培养幼儿审美素养
美术是幼儿审美素养的关键性教学项目,是幼儿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核心科目,但是脱离了生活的美术教学是难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的,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将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另一方面,能帮助幼儿借助自己掌握的美术知识来发现生活美、感悟生活美、创造生活美。
例如,我在教中班的时候,有一个“弯弯的小河”主题绘画活动,在上课之前,我利用互联网收集我们这座城市几条河流的图片和视频,为了增强幼儿的生活感知,我将河流周围的标志性建筑物也融合到课件中,在上课的时候,我通过大屏幕将制作好的课件展示给幼儿。幼儿对其中大部分的河流和建筑物都有所接触,当我展示出来的时候,许多幼儿都大声的说:“这个地方我去过、那个地方我去过”,这时我趁热打铁请幼儿举手回答这些河流的优美之处。当幼儿回答完之后,我又以专业视角带领幼儿一起领略河流之美,并且传授幼儿如何借助绘画来展示这些美,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培养了幼儿对生活中的河流的欣赏与表达。
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幼儿内心的情感,让幼儿在美术课上放轻松,这样才能积极的和教师进行互动和合作。教师进行情境设计时要考虑到所选的生活情境对美术教学活动有没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没有辅助作用。
3.3 开展生活化美术实践
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有价值的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便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导幼儿在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参与和具体实践中感知美术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价值,并从生活中获得启发、获得进行美术创造的灵感与经验,以在有效锻炼幼儿观察能力与美术创造能力的同时,提升幼儿的美术学习成就感,使其从心底里喜欢美术活动,也能够迸发出对生活的热爱。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以《制作感恩卡》为主题的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据此设计家园共育实践活动,以“感恩”为活动的主要情感基调,在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首先带领幼儿阅读《我妈妈》/《我爸爸》绘本,引导幼儿回想自己爸爸/妈妈在生活中的样子,并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使其感知父母日常工作的辛苦和对自己的付出……以在营造“感恩”氛围的同时,使幼儿能够开动脑筋,借助剪裁、粘贴、绘画等美工技巧完成对“感恩卡”的制作,由教师帮他们在贺卡上写上自己想对妈妈 / 爸爸说的话,并要求幼儿将贺卡保管好,在回家之后送给自己的父母,并对他们说一句:“妈妈/ 爸爸,我爱你,你辛苦了!”进而使幼儿在参与美工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感悟与收获,并在增进家庭亲子关系的同时,促成美工教育活动目标的完成,助力家园共育的良好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美术教育工作开展中,为实现既定教育的目标,教师在幼儿的引导环节要注重科学性,通过引导幼儿进行积极体验,注重引导幼儿对生活当中的美术知识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才能真正为促进幼儿良好学习起到积极作用,为幼儿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丽娟.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与创意性[J].安徽教育科研,2019(11):66-67.
[2]妥梅秀.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9(47):178.
[3]张倩.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周刊,2019(19):175.
[4]阮伶俐.幼儿园美术教育之灯在生活中点亮[J].家庭生活指南,201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