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侠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幼儿园 邮编161006
摘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过很多重要的思想,其中一个就是生活教育思想,其中内容广泛,绿色环保理念便是生活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国家也十分注重环境的保护,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政策。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垃圾分类活动的全面启动,无论是在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在幼儿园,垃圾分类的活动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本文就如何开展垃圾分类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主题,展开以下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 绿色环保 垃圾分类 教育策略
引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怎么样正确认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就目前阶段而言,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困扰人类并且污染环境的重要问题。如果垃圾分类不合理,不回收利用,将会严重污染空气、水体、土壤等,并通过多种渠道危害人体的健康。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将垃圾进行科学合理区分和利用,将会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垃圾的剩余价值,是人类一笔可观的财富,也是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黑龙江省通过《黑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垃圾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即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除了上述四大类外,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应该单独分类。随着垃圾种类的增多,垃圾分类问题的热度也是持续不下,各大学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具体实施垃圾分类教育。幼儿园更是树立绿色教育的重要阵营。【1】环境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容忽视。
一、“会说话的垃圾桶”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在学校教育的体系当中幼儿园是起始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应该从娃娃抓起,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环境开口说话,营造良好的“绿色”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幼儿园的教师可以利用废旧的材料,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四色垃圾分类箱,一来不仅节约了教学成本,还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制作的【3】四色垃圾箱可以分布在食堂、走廊、教室、公共区域等地,而幼儿园的大厅可以布置"垃圾分类"知识展板,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设施、布置都开口说话。环境即教育,生活即课程,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当中就相当于一种“隐性的课程”,对于幼儿开发心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的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所以为幼儿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幼儿园环境无论是从里到外还是从大到小的环境,都可以凸显出垃圾分类的作用和意义。教育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来开展,更容易被幼儿接受,教育要有直观性,持久性,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因此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然后给校园内的垃圾箱进行具有教育意义而且可爱的装饰,如,可以根据垃圾的性质、利用价值、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同的处理处置式等方面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个种类。
教师可以在对应颜色的垃圾桶上贴上相对应的垃圾分类的各种图片,幼儿不管是在玩、在散步、在做活动等都可以随处看见垃圾分类的各种图片和具体标志。形成无声教育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教育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幼儿了解并且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
二、环保节俭的校园环境
节俭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而且垃圾本就是被放错的地方的资源,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园的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利用身边的“垃圾”进行创作来装饰环境,不仅可以极大的节约幼儿园的环境布置的成本,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美德,一举多得。环境装饰的材料可以来源于生活中废弃的报纸、塑料瓶、等收集整理出来的废旧物品,老师需要独具匠心,心灵手巧,带领幼儿进行“变废为宝”的活动,并对幼儿的创作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如,在每个班级里可以创设一个展览台,上面可以放置幼儿亲自动手做的作品,一方面,不仅可以随时提醒幼儿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家长和其他人员展示幼儿的劳动成果。“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的任务不单单是靠学校教育的影响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大家的努力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环境保护教育才能做到在潜移默化当中去改变幼儿的行为,随时注重环境保护。所以老师应该积极调用和协调家长资源,可以通过布置一个课后小作业,要求孩子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如旧衣服、旧报纸、旧筛子等,形成幼儿、家长齐参与的良好状态,但是不宜过多,老师需要把控次数,如此一来家长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当该项活动取得家长的支持的时候,家长也成为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在环境保护文化的熏陶之下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改变。
三、创设灵动的生命教室
世界万物皆有灵性和生命,垃圾也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它的价值不止步于“垃圾”二字。,我们需要赋予它另一种存在的意义,发挥它的余热,让它的生命能够绵延下去。教室是孩子和老师呆的时间最多的地方,在这里更有助于教师教育的开展,也更有利于创设环境保护的情境,更有利于发挥出教室育人的作用。所以一个优秀良好的教室环境少不了教育者的精心设计,生命教室就是其中一种形式,它是幼儿园进行活动必不可少的专用教室,教师和孩子日常的生活当中就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然后去搜集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清洗投放到生命教室,里面可以分为建设区、垃圾分类区、绘画区、游戏活动区等,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小游戏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渗透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如教师可以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答,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孩子播放垃圾分类的动漫和视频,垃圾宝宝找朋友等,不再只是单一得说教,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垃圾分类的过程,了解垃圾分类对于人类的作用和意义。
结语:综上所述,垃圾分类的任务道阻且长,需要老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为祖国的花朵建设一个绿色的环境,教育无处不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除了通过以上的几种方法以外,还可以组织特色的环境保护主题的班级活动,老师需要将生动形象讲授知识和直观的演示结合起来,加强知识分类的宣传,教会幼儿垃圾分类的知识。【4】娃娃是未来的主力,所以需要格外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冬梅.“绿”从幼儿园开始[J].教育科研论坛,2007(06):11.
[2]刘素萍.借力信息技术助推大班幼儿“慧”分垃圾[J].教育探究,2020,15(03):7-9.
[3]白丽萍,季俏.点亮孩子们的绿色梦想[J].中国机关后勤,2019(11):53-55.
[4]张庆阳,杨晓茹,赵洪亮,郭明佳.“从娃娃抓起”各国各有高招[J].环境教育,2016(03):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