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晓婷
青海省西宁市第七中学 邮编:810008
摘要:我国对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了,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新式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分层式的教学。本文主要就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接受知识能力也不相同这样的问题,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很好。这也是很多教师都面临的难题,也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使用分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同时,分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层教学模式概述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新时代下教学的要求,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贯彻了因材施教这一基本的教学原则。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展现出了一定弊端。而分层式教学能够灵活地根据环境与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实施改革,以此也就更利于教学。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原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了“教学工作不可以强求一律”的观点,意思就是每个学生受到自身成长过程中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应该用同一种方法来教授有着不同性格、不同情况的学生,这其实也是因材施教的最重要的原因。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并不喜欢较慢的教学进度,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反而希望教师放慢速度进行教学。在这个时候,教学进度的掌握就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得不使用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这也就导致了教学速度可能并不适合班级内的一部分同学。因此,教师一定要认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能忽视[1]。
(三)分层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是教师要针对全部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差异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应用分层式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解决学生间有差异的要求,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根据不同的层次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这样也可以避免优秀的学生不屑于听课,而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课的现象。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教学内容开始之前,首先应针对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进行分层。教师应清楚班级学生的大概水平,并对目标进行分层,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所在层次的目标,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解不同教学目标。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只是掌握基本公式和应用,并且会使用公式进行运算;对基础一般的同学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会他们基本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讲解,如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在让他们对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还要在实践方面进行讲解扩展,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到计算题、证明题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完成各自的目标,在提升了自己数学水平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2]。
(二)学生能力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可以相应地把学生划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例如,将上述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到丙层次,将基础一般、勤奋的学生划分到乙层次,将基础较好、既勤奋又比较聪明的学生划分为甲层次。这样教师就可以因材施教,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兴趣浓厚,不易产生挫败感[3]。
(三)评价模式的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模式,不能一概而论。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层次来给予不同的评价,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了相应的目标之后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能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关于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着同样的要求,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总结
分层式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达到教育改革对教学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弟远.初中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法应用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8):189.
[2]沈永耀.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7):21.
[3]迟忠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效果分析[J].中外交流,2017,(25):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