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 杨健
[导读] 《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
      杨健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状元桥小学校    628400
      摘要:《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德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参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作为开展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的渗透德育教育,努力挖掘音乐中含有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宣传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修身养性,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音乐素养。基于此,本文以德育功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来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功能;渗透探讨
引言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等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且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常是别人说什么,他们就认为什么是正确的。对小学生的德育,教师常常以说教为主,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收获甚微。为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德育知识,以借助美妙的歌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欣赏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音乐教育是小学阶段实施美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培养,将其渗透到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人格,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学,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时,教师不仅仅要注意传授还要将雷锋之所以被歌颂至今的事迹讲解出来,让学生了解无私奉献精神的美好。在学习《爱我中华》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大概情况,不要对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同胞有抵触心理,要学会友善、和谐,将歌曲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并且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慢慢地理解中华民生活中的各种优良品质和民族精神。又如《十面埋伏》的演奏乐器是琵琶。琵琶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乐器,以点成线,形成乐曲旋律。《十面埋伏》用音乐叙事的方式,叙说名闻古今的楚汉之争,用琵琶演奏,使得战争的激烈场面形象生动地出现在听者眼前,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在使用琵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述刘邦与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故事,在欣赏音乐时重点请学生欣赏琵琶的抱握弹拨。在“埋伏”这一叙事情节中,教师可以利用一张一弛的对比性节奏音型,营造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带领学生欣赏民族器乐,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挖掘文化教育内涵,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音乐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优秀文化因素,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音乐是一种审美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发现生活中的美,歌唱生活,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例如,在《小鸟,小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小鸟,爱护小鸟,进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断挖掘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内容,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音乐内容。学生通过对《小鸟,小鸟》的学习,不但认识到小鸟的可爱,理解了动物与人类共存的关系,从思想上认识到爱护鸟类、保护动物的重要性,而且激发了对生命深层次的感悟,树立了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品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教师要以音乐为纽带,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面对困难的勇气,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爱劳动、有礼貌、爱集体、爱祖国等优秀品质,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自身认知水平,使思想与行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在音乐实践中融入德育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比赛,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例如,在“六一”文艺汇演的活动中,班级节目质量的好坏不仅关乎个人,更是集体荣辱的体现,尤其是在大合唱环节,对班级凝聚力要求较高。这样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团结合作的德育理念,当比赛中有人掉队时,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理解、帮助他;当个人较为优秀时,也应该协调团队的整体步伐……即在《黄河大合唱》排练中,有的学生声调特别高,有的学生则存在跑调的现象,舞台呈现效果较为混乱。此时教师应鼓励大家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问题所在,并在多次排练中,促使他们找到正确的演唱方式,以在班级荣誉感下,促使小学生收获更多德育方面的处世之道,完善他们的人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以此促进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歌唱表演、乐曲欣赏、课外活动等形式活动来展开教学,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性情、增长见闻,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内涵,深化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从而为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懿.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分析[J].教师,2020(33):81-82.
[2]丁蕾.小学音乐教学德育功能的渗透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0):112-114.
[3]周淑兰.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与发展[J].科普童话,2020(20):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