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发莲
四川省冕宁中学 615600
摘要:在新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人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同时也促使教学方法方式不断创新。教学工作应该与时俱进,把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方向,提高教学实效性。高中数学是数学科目教学体系的高阶部分,对于数学解题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笔者本人经历和调研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做出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据分析、数学抽象等能力,是需要教师重点教学的内容之一。高中数学不同于小学、初中的数学,其广度与深度更上一层阶梯,为高中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限制了高中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导高中学生,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高中学生学习的进程。
1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方面,也逐渐开始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也有利于数学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数学教师十分关注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希望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实现数学课堂的创新。与此同时,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等也会进一步增强,团队合作力量也会越来越强大,获取知识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此外,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三大特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受益者的意义重大,数学教师通过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数学课堂教学问题
在新课标带领下,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在无形之中给老师所开展的各项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其所设定的教学要求及标准也变得越发严格。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都会过于的模糊,这些目标问题的存在,会对整体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形成不良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会盲目性的认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一部分老师会单一性的认为教学目标需要以提高学生想象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主。由此可见,当前老师对于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认知并不是十分的全面,没有深度考量各类影响要素,使得其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缺乏阶段性,阻碍了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3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手段
3.1鼓励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熟练运用知识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还有很大一点不同,高中数学更加强调灵活变通和熟练运用。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重学会总结,及时将学习的知识合理有序归类,形成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逐步培养数学思维的形成,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的空间构想能力一方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做立体几何的相关题目,培养充分的题感,让学生借助题感可以形成立体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发展核心素养。
3.2直观想象素养的渗透路径
直观想象素养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授课中渗透直观想象素养,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图形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在教学中更好的渗透直观想象素养,一方面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的展示相关的数学图形,包括函数图象、立体几何图形等,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模型与印象。另外,为学生讲解数形之间的关系,尤其展示数学结合在解答数学习题中的具体应用,掌握运用数形结合解答数学习题技巧的同时,为其直观想象素养的提升做好铺垫。
3.3加强新旧知识的关联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
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体系和认知结构是培养学生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打造系统、完善的认知架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是高中数学知识的一个显著特性,但大多数学生在预习或者实际学习过程中都存有一定的懈怠、敷衍心理,懒于动脑思考、用心求学。旧知与新知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只是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关联,这也是学生预习成效低微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迁移的能力,多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时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点进行精确区分、巧妙融合,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3.4运用多媒体教学,发展直观想象能力
直观想象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能力。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直观想象的能力,可以有效增强数学图形意识,强化数学学习思维,培养数学的空间观念。直观想象能力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影响了高中学生的有序理解,限制了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导高中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帮助高中学生培养直观想象的能力。
3.5创设问题情境,提高与学生的课堂互动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的提高师生的课堂互动程度,丰富课堂授课内容,有效的摆脱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授课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深入教学。问题的设置可以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及难的顺序进行排列:首先是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行预习并找出疑问,学生在思考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大体的框架和思考角度;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公式,定理进行一一验证。学生在检验的过程中就能够对自己思考时所存在的漏洞进行反思和补充,有效的提高学习牢固程度;最后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实际演练,在训练时巩固知识,真正的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例如某学校数学教师在一元二次不等式课堂教学中,划定题目范围,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解题方法进行尝试,如十字相乘法,求根公式法等,互相检查。老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找到不同方法使用中的误区和限制,对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解读,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运用方式,做到不仅准确,而且快速。这种教学方式能让教师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的趋向性,而且让学生们感到非常有趣味。
3.6利用案例教学,培育数据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问题,利用相应的题目为学生详细解答的教学方式,既能够解决学生学习问题,也能够培育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育数据分析的能力,可以提升解题的能力,培养解题的思维,提高学习成绩。高中数学知识与题目具有严谨性与逻辑性,影响了学生理解与解答的进程,限制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有效地培育高中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认识到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还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很多合理且有效的课堂教学对策,希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快速提高,为其后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越海.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9(5):23—24.
[2]赵月灵,魏海楠.在解题教学中,运用设问渗透数学核心素养[J].科技展望,2016,26(27):177+179.
[3]胡凤娟,保继光,任子朝,陈昂.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测评案例研究[J].中国考试,2017(1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