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以学为主”的有效教学举措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杨秀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全新要求目标。教师应转变既往以应试教学思想观念
        杨秀
        浙江省诸暨中学暨阳分校    3118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全新要求目标。教师应转变既往以应试教学思想观念,注重“以学为主”的教学举措的实施,积极探寻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方法,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高效分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新要求,通过优化、强化“以学为主”意识,促进数学教学的深化改革成效。本文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以学为主”的有效教学举措进行研究,以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以学为主”;有效教学
前言:
        “以学为主”教学举措的提出,成为高中数学教学全新教学战略指导思想,突显出“生本”教学理念有效性,在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基础上,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深化落实的成效性,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全新教学要求。基于此,教师应通过学生自主预习、课堂教学提问、教学模式支持等具体教育举措的创新,展示高中数学教学崭新发展全貌。
一、学生自主预习,优化“学”意识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以学为主”的有效教学举措,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学习意识的状况下,优化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学生通过数学学科的自主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意识,展现学生学习地位。同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前研读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内容,为高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
        如,在《集合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这节高中数学的第一节课,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预习,培养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时的预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可以先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了解高中阶段数学预习要领。比如,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像自然数的集合、圆的集合等等,为更有效地使用集合的语言,了解相关的集合知识,首先应当了解集合的概念,那么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解呢?然后引导学生提前预习。预习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教材内容,大致了解集合概念的相关实例,遇到不理解的部分画出来,这就是你听课的重点。同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应注重秉承先读、后想、再练的原则,通过对教材中教学内容的仔细研读,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再通过思考完成练的过程,遇到理解知识点快速越过,不理解的地方圈画出来,与教师共同探究。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对“集合概念”预习,并在预习中,找到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的讲解有效突破这些难点,解决数学学习难题,继而养成数学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并在理解教学内容基础上,通过预习的自主过程,展示优化“学”意识的良好成效。
二、课堂教学提问,强化“学”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达成课堂提问教学目标,强化自主“学”为主的意识,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提问的模式,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中,锻造自主思维能力,提升学生高中阶段数学,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全面考虑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依据教学内容展示问题,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解决学生畏难心理或感觉简单而不愿思考的想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产生强烈的、想要进行问题探究的欲望,彰显出“以学为主”教学举措的有效性。
        如,在《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时,为达成“以学为主”有效教学举措目标,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问题的提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教学质量,达成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双赢: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问题1:哪位同学可以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1)高速路段限速60km/h。
        (2)某酸奶品牌的质量规定,脂肪含量f应少于百分之2.5,蛋白质含量应不少于百分之2.3。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问题中所蕴涵的不等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接下来进行深层次问题的环环探究:
        问题2:一本书原价是每册2.5元,可以销售出去8万册,依据市场调查,每本书涨价0.1元,销售量就可能减少2000本,怎样定价才能使提价后的价格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呢?学生以小组的合作模式进行问题探究,依据教师的讲解。按照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解不等式,以此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并通过探究,深度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有效完成课堂教学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目标。并展示教师实施的“以学为主”教学举措有效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成强化“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意识目标。
三,教学模式支持,提升“学”意识
        高中数学“以学为主”教学举措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学模式的支持。教师应通过不同教学内容,应用不同教学模式,达成举措有效性,展现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成效。同时,通过教学模式的支持与创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中“学”意识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达成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时,针对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的主线这一特点,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造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函数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函数的概念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已经渗透到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针对这一重要的数学基础,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进行详尽的展示,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拓宽对函数的认识面。以此提高学生函数学习自主探究意识,并通过函数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引发实际思维,延伸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找寻问题,达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
        除了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将函数的概念以及性质,录制成微课小视频,使学生可以围绕微课教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复习,彰显“以学为主”教学有效性,为学生深层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提供教学便利。这就要求教师在针对“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这一章展开教学时,应当在详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微课视频的创设。使创作出来的视频,不仅要有知识的内涵性,还应具有可以提升学生兴趣的趣味性内容,使学生通过微课教学课件可以进行有效的预习、学习以及复习,达成精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的针对性价值辅导。同时,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智能化功能,借助其远程教学载体功能,开发有助数学学习的助力功能,并通过设置智能平台、教学内容适时上传等技术应用平台,实现远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随时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展现教学应用的有效性。
总结: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以学为主”的有效教学举措,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优化“学”意识,通过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强化自主学习意识,还可以通过教学模式支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达成有效教学举措的目标。同时,彰显“以学为主”教学举措作为教学战略指导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有效地突显出“生本”教学理念,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展示高中新课程改革深化的成效性。
参考文献:
[1]任峰. 探索新时期高中数学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开展策略[J]. 新课程·下旬,2018(1):61.
[2]常其征. 以学为主体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简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2):51.
[1]尚辉. 以学生发展为主,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J]. 魅力中国,2019(44):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