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莲 吴涛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宏桥小学465550
摘要:数学学科在大多人看来都是比较难理解和学习的学科,因为它对人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但其实数学学习是具有一定技巧性的,只要掌握了数学学习规律,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会使数学学习变得简单有趣。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小学生分组合作精神,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课堂主人公的优势,更好的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许多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自己讲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的问题。为了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努力发现自身教学中的问题,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数学课堂上的高效应用策略。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探究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深化。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同,教师要依据情况来促进学生学习,不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小学阶段拥有扎实的运算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做题习
惯,并且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并加以验算,通过教师的引导,然后再要求学生亲自去尝试,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不会盲目地去动笔。在进行小学运算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教会学生怎样去理解题干,让学生真正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学生才能将知识更好地内化,变成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设置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设置相应的练习予以补充。又如在单元测试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设计有针对性、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便扬长避短。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运算的算理,掌握了运算的方法,并能运用公式、法则等正确进行运算,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就要重视学生运算兴趣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比如在书写上一定要要求学生规范,在审题时要认真并且要及时验算。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利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口算接龙、计时口算或者自己编计算题等,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目的。
二、强化计算算理的领悟
运算能力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源自最简单的计算,在这些计算中使
学生领悟最基本的算理,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方法得到强化,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获得必要的发展。
如,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解答:25×4÷25×4=100÷100=1。这种情形不只是涉及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还涉及分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加减法运算中这样的错误也屡见不鲜。面对学生的解答,我们通常会训斥学生,“你有没有审题啊?”“这个题目能这样计算吗”……殊不知,这样责罚式的对话,既不能诱发学生的反思,也不利于学习的改进。同时,教师也不会静下心来深入地解析学生做错的缘由。
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得引导学生审视错题,反复阅读题目,并出示相似的习题,让学生进行比较;其次,应引导学生分析这类习题的基本结构,使学生明白这类计算题是同级的混合运算;第三,再度引导学生回顾这类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明白它们的计算方法。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审题,学会分析题目构成,他们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应深刻地体会到,计算教学不能只满足学生知道了计算法则、公式等知识,而应透彻理解算理,以清晰的算理领悟为基础,助推知识、技能、经验的顺迁移,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运算。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促进学生积淀算理的知识储备,使之有能力用好经验,用活技能,用准运算的法则、规律、性质等,使学生的计算学习充满灵性,也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洋溢着智慧的色彩。
三、组织探究交流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大部分的应用题由于运算有着很大的关联,运算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的参与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探究交流的重点在与学生,打破了传统教学上空间以及时间的局限性,已改单一枯燥的课堂氛围,试着让学生自主进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亲身探究分析,掌握的知识便会更加牢固。
例如,在开展“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探究交流的方式,夯实数学运算定律的基础。首先,探究问题,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问题展示在白板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估算22*13的得数,有的学生说将22看作20,将13看作10,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教师应表示赞同,并询问学生是否还存在其他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将22直接看作20,用13*20=260。对于学生这一算法,教师应告诫学生在运算时估算的作用较大,以便于帮助大家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结合学生似懂非懂的状态,教师接着提问“在商场进行付钱时,是否能运用估算的方式,推算出商品的总和?”结合教师的这一问题,学生纷纷回答道“不可以”教师“那应怎样做能够迅速的算出总和呢?”大家开始动脑思考,运算22*13的乘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指导。其次互动交流,结合上述的问题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算完?并与自己的同桌分享你们的运算经验,并阐述自己在运算是出现哪些疑难点?这时便会有一些新发现。在学生交流的前期,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算法大声朗读出来,除此之外各小组应分享自己的计算方式,当组员在叙述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认真听讲,优化小组内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并选择一名学生将自己的方法写在白板上,这位学生的做法是将22中的20与13相乘得到260,在计算13*2=26,把260与26相加得到28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小学生往往都渴望被关注,教师的一点点表扬都能让他们兴奋许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多鼓励他们学习。在这种模式下,教学不仅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想要提升学生创新、合作和竞争的能力,更想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莉莉.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摭谈[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83.
[2]胡云龙.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新智慧,2019(35):138.
[3]邱华华.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与研究[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4]汪成建.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8(12):229.
[5]陈宏伟.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优化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8(12):237.
?本文系信阳市2020年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核心素养环境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JCJY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