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环境保护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赵爱明
[导读]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仅要带给学生地理知识,更要通过这些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赵爱明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600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仅要带给学生地理知识,更要通过这些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本文笔者主要探讨环境保护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  高中地理教学  渗透方法
现今社会,由于能源开采、工业生产而导致的环境问题频发,大气层受到破坏、雾霾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都。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强调环境保护相关问题,做好学生的态度以及意识的指导,从地理基础知识学习逐步过渡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个人的全面进步发展。?
一、地理教学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我国走进一个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阶段,从整体上来看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攀升,但其中所隐含的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加剧。现如今一些地区的沙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问题还普遍性的存在,相继而来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动物品种逐渐减少,所以我国在探索这些环境保护需求的同时,需要落实于社会生活实际,避免环境恶化而影响居民生活以及产业发展。?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相对较多,教师需要加强环保意识的引导,是从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层面上,做好环境保护的接力棒,给后代留有足够生存资源以及美好环境。地理课程教学引导工作需要教师认识到自己作为学生的点拨者与引导者,从自我做起提升学生的是敏感、荣辱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实践工作中给我国的发展进步做出积极涌现。教师善用地理教材内容,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帮助学生了解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情况,做好多样化的影响因素控制,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利弊,学生能够从青少年时期就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二、环境保护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1.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起到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笔者看来,我们教师天天在口头上给学生讲述环保的重要性意义不是很大,我们教师应该从自我做起,自身践行环保意识,才能够更够底气、更有能力去教育学生贯彻环保意识。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当中,对教师本人的要求必须要高,一个人只有做好自己,才有资格去教育和指责他人,对待学生同样也是。我们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模范带头作用,以德服人,说得再多不如让学生面对面学习,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环保教育工作的开展。
2.做好相关的节日与环保意识培养的契合。?
      地理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引导期间,结合相应的环保纪念日的要求,鼓励学生在了解节日背景之后,将自己的环保意识与行为统一起来。比方说植树节、地球日、粮食日等节日的了解。教师让学生抽空组办一场节日活动,有一定的纪念影响意义,还能将学生的环保活动参与性逐步提升,甚至学生成团走进街巷去宣传,并自发性的参与校园美化活动,在实践中自己的环保意识得到强化。

?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课程教学引导阶段,教师带领学生探索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教师事先搜集好图片内容,带领学生观察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与海洋之间的距离扩大化,年降雨量也会逐渐减少,草原保护力度不足,都是加剧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教师从实践案例引导,同时结合植树节的相应活动实际,鼓励学生通过支付宝的能量搜集活动种树,这样不必深入西北地区也能为当地的环境出一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只有充分的提高学生在地理课程中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最强的动力,同时也是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因此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使学生对知识学习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保护环境所能产生的重要作用,学生的环保学习引入到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打破抽象理解的限制,提升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注意力。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并在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养成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意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环境保护所具有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4.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将环境意识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去?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以外,第二课堂的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场所,在利用好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同时,应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渗透环境意识。平时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请环保专家到学校作环境科学的专题讲座,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组织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和以环保内容为主的知识竞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寒暑假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写好环保小论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学生中进行的“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和处理现状调查”,通过这次活动深切地让学生体会到了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更让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本身。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对于高中的学生可以成立课外实验小组和宣传小组,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而宣传小组则可以利用节假日走向社会,通过手抄报、黑板报以及演讲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有关环保的政策条文、法律法规,使环境意识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去。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理解课本,才会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参考文献
[1]于洪雷.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J].学周刊,2017(11):183-184.
[2]宋加培.试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20(4):58-59.
[3]顾烽郁.浅谈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7):16.
[4]王金波.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