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艳
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二中学,辽宁 沈阳110031)
摘要:“同课异构”是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有助于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智慧相结合,进而促使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共同发展同一水平、不同水平的教师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对教师业务成长非常有帮助,有利于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智慧,有利于营造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并引导优秀教师成为名师骨干,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关键词:同课异构、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
引言:教师发展的目标是帮助教师实现教育意义的“意义课堂”,它意味着教师具有教育、教学、研究、学习融合为一体的的专业生活方式,具有成就人的重大意义。本文将针对“同课异构”促进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详细分析、讨论。
一、“同课异构”校本研究模式
一个科学的“同课异构”校本研究模式,应该以教师发展为主线,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诸多因素,积极探索和开展“同课异构”专题研讨活动。追求校本教研实效,引导优秀教师成为名师骨干,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要充分利用利用校本教研、片区教研、教学开放周等平台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1]同课异构的目的是发挥教师个体和群体智慧.对同一节课或同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研究,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由两三位轮流上课、说课,集体研讨、反思。注重教学方法探究,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实施教学,进而促进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共同发展。[2]“同课异构”备课的形式由教师个体和群体交错进行,先共同确定课题,再进行个人备课,最后进行集体备课,确定最终教学方案。 “同课异构”实际上是一种课例的比较研究。将这个研究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而且这种研究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中小学就已经开始实施,那个时候,很多教师都会在课例研究种所学到的经验总结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在课堂上也展开实践,使得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同课异构”的研讨形式多样,形成教师协同共同学习体。[3]使得不同老师不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叉交流进行“同上一节课”活动。实施的基本流程依次是:个人备课、两人备课、备课组共同备课、听课评课、再听课评课,如此循环.使互动教研成为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同上一节课”活动日的具体时间安排为:第二 、三 节听课,第四节评课、交流研讨。研讨活动完成后,研讨教案、教学反思、研讨记录整理后交到教务处备案。做教学评价同一水平、不同水平的教师“同上一节课”或 “借班同上一节课”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4]
包括优秀教师与优秀教师“共上一节课”、骨干教师与骨干教师“同上一节课”、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同上一节课”、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同上一节课”,还包括同学科备课组“同上一节课”、同学科教研组“借班同上一节课”、 同片区同学科组“借班同上一节课”等等。[3]“同上一节课”实施的基本流程依次是:个人备课、两人备课、备课组共同备课、听课评课、再听课评课,如此循环.使互动教研成为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同上一节课”活动日的具体时间安排为:第二 、三 节听课,第四节评课、交流研讨。研讨活动完成后,研讨教案、教学反思、研讨记录整理后交到教务处备案。做教学评价同一水平、不同水平的教师“同上一节课”或 “借班同上一节课”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4]
二、“同课异构”对于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首先。“同课异构”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智慧。
就执教者而言.关键在于真实地还原教学的本质 、激活思维;就听课者而言,关键在于反思,能有所启发、有所反思。[5]教师在对比课中知优势、找不足。可以帮助普通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明确学习方向。树立完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自我教学行为。促进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使自己对比中走向成长、成熟。逐步向优秀教师转型。[6]值得一提的是,“同上一节课”的教师需要撰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它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改善自己日后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经验的累积可以造就一个工匠式的名师。不断的反思可以造就一个研究型的名师,两者兼得才能让教师真正享受职业的欢乐和幸福。其次,它有利于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成功,首先是教师要全面把握教材,理解教材的精彩,其次是师生情感要得到充分的调动,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7]上课之前,授课老师不仅要围绕文本、学情精心备课、撰写详细教案,还要在研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使教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融为一体,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备课,如何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8]在集体备课中,要力求使集体备课与教研活动融为一体,增强教师之间研究的凝聚力。优化教学方案。重点是落实好以生为本,关注和促进人的发展,特别要处理好备课与教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预设和生成、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阶段备课、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五种关系。[8]这些关系的处理有别于传统教学中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它需要教师树立新的备课观、学习观、教学观,以做好教学资源、理论素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积累,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真正的精彩,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9]又提升教师同伴互助、自我完善能力,使教师教学既有个性特色、又高效精彩,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同科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其次,“同课异构”还有利于营造了一个有效、务实 、探索的教研氛围。[10]
总结:“同上一节课让教师经历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在自己的实践中.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懂得怎样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听课教师全面观摩学习。通过听课和评课深刻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互相取长补短,使优秀教师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培养教师从理性层面审视教学过程的意识和习惯。青年教师借助外力、利用资源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成长目标,缩短成长周期。
参考文献:
[1]基于“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张婷,曲阜师范大学,2020-06-13
[2]思想政治课“同课异构”的实践研究,莫子君,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06-01
[3]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中生物学“同课异构”调查及案例研究,陈庆英,淮北师范大学,2020-06-01
[4]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个案研究,晏焕霞,西北师范大学,2020-05-01
[5]开展同课异构,促进教师成长,黄怀赟,课程教育研究,2020-02-14
[6]同课异构:促进培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顾丽萍,现代特殊教育,2020-02-10
[7]“同课异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常艳红,甘肃教育,2020-02-01
[8]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个案研究,田滢婷,山西师范大学,2019-06-19
[9]高中思想政治课“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研究,孙杰,山西师范大学,2019-06-19
[10]校本研修视域下“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实践探索,胡云龙,山东师范大学,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