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裕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35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创新转变,慕课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将其与各个学科教学相融和来开展教学实践。本文通过对传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现状做出分析,针对性的提出慕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的融合策略,旨在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慕课在高效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慕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融合教学
引言:慕课是互联网背景下,远程教育开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具备高效、便捷、开放等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肯定。但是,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结合慕课的形式来改善其存在的问题,彰显出高等教育中信息化手段融合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教学现状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是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其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教学方式传统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仅对教学内容作出讲解,学生负责被动的听讲,师生之间产生的互动有限,学生不能完全参与到教学之中。长期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睡觉、玩手机、打游戏等不良行为,将上课仅当作一项任务,应付了事。考试之前突击准备,依靠教师划重点的方式来完成考试环节,整个学习过程流于形式[1]。其二,教学内容不完善。高校设置“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和软件应用技术方法。但是由于涉及的书籍种类较多,教师自身对于学科内容的认识有差异,所以,在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讲解的详略程度中有偏差,使得学生学的内容出现不全面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其三,理论教学与实践不相符。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很多高效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未同步开展,其先后开展顺序将会产生时间差,学生在上机操作时不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慕课与传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融合教学途径
(一)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动性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教学方式,将其与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相融合,是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得教学效果发生积极的转变[2]。虽然慕课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总结和提炼出其中关键部分,将其制作成视频的形式,组织学生观看学习。针对慕课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学生自行作出标记,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重点关注,向教师或同学请教,从而解决自身疑惑。慕课可以呈现出多样化的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出针对性讲解,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跟随慕课中涉及的内容同步学习,从而发挥其主动性能和学习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慕课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形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慕课进行课程预习和复习。慕课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为学生的预、复习都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可以围绕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展开预习和复习,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认识,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预习和复习任务,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学习打好基础。第二,利用慕课开展课堂教学,慕课形式较为新颖,有效结合了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大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作用。教师在课程准备环节,可以依据教材内容作为慕课呈现的主要内容,在其基础上作出适当延伸,通过各个渠道补充教学内容,充分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和全面,促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内容形成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不受教材内容的局限,科学的认识地理相关知识。
(三)理论实践融合,深化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基础学习,上机实践能够深化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他们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获取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慕课因其便捷的特点更为适合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学生观看视频形式教学内容,不受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针对重点难点等关键内容反复观看,尤其是实践操作部分,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操作,改善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口头讲解一遍就过的问题。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同步开展,避免其产生的时差影响学习效果。
(四)促进互动交流,启迪学生智慧
慕课依托互联网背景,教师可以在视频区域设置讨论区引导学生实时交流互动[3]。参与学习的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讨论,这是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实现的互动形式,学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各抒己见,也可以反馈遇到的问题,或围绕着某一个特定话题进行“头脑风暴”。教师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应该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作出总结,对于讨论中出现的误区应该及时点拨,使其讨论过程科学有效,在微课开展的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深入探究,符合高校学生学习开展的需求。
结束语
总之,慕课的融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能完全否认传统教学方式的作用,在开展教学实践中,应该优势互补,将其教学效果最大化实现。高效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慕课与“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有效融合模式,形成丰富的、多样化的网络课程形式,促进慕课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入应用。
参考文献
[1]向华丽,秦昆. 面向文科学生的GIS教学方法探讨[J].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12):132-134+11.
[2]吴红波. 模块化和案例式教学在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实践中的应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41(12):20-24+27.
[3]张学东,王勇,庞蕾,何曙光. 顾及学校特色与学生能力的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北京建筑大学GIS专业为例[J]. 测绘通报,2017(03):141-144+148.
基金项目:山东交通学院202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YB13 项目名称:“互联网+”时代下慕课资源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实践——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