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元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苏颜博
[导读] 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
        苏颜博
        黑龙江大学体育部

        摘  要: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深入。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也就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是,当前的高等体育教学中仍存在着教育创新方面的不足,依然保留着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本文就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微”元素,提出了以“微”元素为传播渠道,引入热点话题讨论和将“微”元素融入课后考评方式两点建议。
   关键词:“微”元素;高校体育教学;应用
         
         引言  
        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各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关于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话题探讨也越来越深入。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已经意识到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性缺失,因而纷纷就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来创新发展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对教师如何有效开展网上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挑战。“疫情”下的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一样,由班级的集体学习转换成分散的线上教学或远程教学,这给体育课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微元素”概述
        在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微博、微信、微事件、微电台等(下文简称“微”元素)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渠道,使用者可以制作并发布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并和观看者进行实时互动交流。用“微”元素传播渠道,将体育课堂内容通过多媒体传播,如用语音传达一句话、用视频传达一种动作、用符号表达一种心情,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简洁精练、通俗易懂。此外,“微”元素平台操作简单、快捷,仅需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操作,即可完成整个信息的发布和共享。并且通过实时互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师生互动,针对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等提出合理的意见,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微”元素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其迷你式以及流动式的信息传播方法给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很多机遇。在微时代这个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利用“微”元素,开展创新型体育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创新不仅要实现教育方法和知识内容的创新,更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思维、品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微时代让高校体育教学主客体具有一定的流转性,教学资源变得微型化和即时化,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和个体性。在原来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展开基于微时代的“微”元素的体育教学模式,既保留了原来的优点,又经过改进完善了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二.高校体育教学研究现状
        我国的高校教育提倡创新式教育,主张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然而,当前的高等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育创新方面的不足,依然保留着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此,国家大力提倡以微时代为背景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使一切的体育教学活动都围绕着互联网进行,教师通过网络授课,学生在网上学习,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很多网络教学形态,如慕课、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
        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微时代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进行了相关研究。黄琦,耿立志,孟凡会的《互联网+视域下慕课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指出:慕课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在线教育模式,不仅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树立体育学习的终身意识。在互联网+视域下,教师可以借助慕课来完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优化体育学科考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卢鹏涛,杨彦栋在《微课在高校体育实践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中分析了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并提出了“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的体育微课教学模式。孙永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移动网络技术应用现状研究》一文中探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特性和局限性,并提出了重视移动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科学引导与管控学生、提高教师队伍移动互联网技术水平、重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途径的创新等四点优化策略。

         三.“微元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微”元素各类信息广泛而高速的传播,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书本固有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如何有效利用“微”元素进行体育教学,本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3.1 以“微”元素为传播渠道,引入热点话题讨论
        在大学生体育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紧抓课本知识,同时应积极引入当前的体育热点话题,让学生针对热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仅仅局限在体育概念和体育运动的学习,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信息输出,缺少意见性输出的过程,因此大学生仅仅把大学体育课作为一门必修学分来看待,这样学习态度造成了高校体育课往往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广大体育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当前的时代背景为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刻板印象。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更关注时代热点话题,热衷于分享讨论最新话题事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体育事件,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想法,使体育课不仅在于体育运动,更有知识性的内容输出和观点表达。例如,针对北京冬奥会的时事话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冬奥会的体育项目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精神和积极作用。
        3.3 将“微”元素融入课后考评方式
        教师既可以将“微”元素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将其融入到学生的课后考评中。传统的体育课堂考评方式为知识性问答和期末体育运动数据的考核。这样考评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和创新性。学生个人体质有所不同,所能接受的运动强度有所不同。如果仅仅以体育运动数据作为最终的考评方式,往往会导致一些不良结果的产生,如代跑、代考等。这种现象不出现违背了体育课程设置的初衷的目的。因此,在体育课的课后考评中,教师需要思考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是使用微平台人数最多的群体,教师可以将课后考评中融入“微”元素,如学生拍摄自己锻炼的微视频,撰写有关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的文章等,增强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结语
        在微时代背景下,把“微”元素应用于在高校体育课堂中是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这一要求不仅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深化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的认知,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珍惜健康,学会自我约束、自我锻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微”元素,教师需要以“微”元素为传播渠道,引入热点话题讨论并将“微”元素融入课后考评方式,这将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教师的因材施教和分层施教,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琦,耿立志,孟凡会.“互联网+”视域下慕课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02):130-131.
[2] 卢鹏涛,杨彦栋.微课在高校体育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242-244.
[3] 孙永生.高校体育教学中移动网络技术应用现状研究[J].科技风,2021(02):59-60.
作者简介:姓名:苏颜博,性别:男,单位:黑龙江大学体育部,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