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主义和认知主义心理学原理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 冯璞
[导读] 音乐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学习环境
         冯璞
         郑州师范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44
                
         摘要:音乐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学习环境,学生对音乐更加具有兴趣。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应将认知、行动主义心理学的概念纳入音乐教育过程,以便学生对音乐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水准与创造性,加强他们的个性健全,有助于同时辅助学生提前培养良好的乐感,促进学生良好的性格形成。
         关键词:音乐课堂;认知、行动主义心理学;音乐教学运用
         前言:音乐课堂是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保障了他们之后的发展。因此,引入认知、行动主义心理学原理来指导学生音乐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乐观开朗等良好品质。本文从分析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意义着手,探讨认知心理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措施,从而实现音乐课堂有效开展。
         一、行动主义和认知主义心理学原理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的习惯,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的期望;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主要取决于他对现有知识和当前学习环境的理解,学习者受自己的影响受到期望的引导,而不是习惯的引导。通过黑猩猩的"中继实验"和"堆栈实验",科勒认为学习是洞察力的过程,而不是反复试验。也就是说,学习不是通过无目的的尝试或偶然的成功,而是学习者通过理解问题状况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托尔曼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是实现特定目的的目的和认知。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三个变量,即个人需求,认知信念和行动空间。他设计了"白老鼠定位实验"和"潜在学习实验",提出了"认知图"和"潜在学习"的概念。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寻找与新知识相关的原始知识,然后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吸收新知识并扩展原始的认知结构。
        而行动主义理论是当今学习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教育部门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动主义学习理论在音乐技能学习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学习环境的影响;使用行动塑造和行动矫正原则,为学生创造一个以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适当行动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动习惯,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动和不健康行动等。
         二、认知、行动主义心理学对音乐课堂的教学意义
        1.音乐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音乐是学生通过这一途径抒发自己情感,寄托自身希望的直观表现形式。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构建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传达理论知识时,渗透认知、行动心理学可以赋予音乐更多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水准,陶冶自身的审美情操,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和思维方式的升华。学生学习音乐,可以消除自身的消极情绪,锻炼稳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性格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音乐教学环境中循序渐进锻炼出来的,所以长时间的音乐创作和勤学练习,渐渐地学生开始学会坚定自己的信念。
        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以审美为中心概念的艺术教育形式,审美体验是在个人情感的参与中生成的,审美体验是情感活动推进的最终目的。故要想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渗透行动心理学意识,只有当学生自觉、自愿地将个人主观情感融入音乐学习活动中时,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因此,音乐教学,进一步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在练习过程中,磨炼了学生的坚定意志、锻炼他们的心智,促进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模式的养成。  
         三、如何渗透认知、行动心理学理论到音乐教学课堂
        1.认知结构不同
        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当学生的知识结构是系统的,明确的,使用现有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知识结构,新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时不应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应保持灵活。注意每个学生心中的知识结构,照顾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来教学生,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创建不同的方法,以帮助每个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意义构建。

 
        2.强调兴趣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声乐教学中,无论课堂教学的内容多么令人兴奋,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将会较差,甚至存在无法正常教学的情况。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学习音乐和美化生活的巨大动力。因此,灵活性和可变性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法宝,可以调整声乐教学中的歌唱训练。在过去的声乐教学计划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练习发声,尽管发声练习仅仅只需要十几分钟,但有些学生还是笑着或做鬼脸,不认真唱,造成唱歌时的音质并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思考:在现在的声乐教学计划中,声乐课上还是要先适当的进行练声训练,但不能太多,因为学生更喜欢演唱歌曲。但如何解决练声与演唱歌曲相结合的问题?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思考,先用哪怕就几分钟很短的时间稍许练声,然后在唱歌过程中随时随地通过歌曲的演唱指导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声,这样更能增加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更好。例如,当学唱《我爱你中国》时,提醒学生站姿,挺直整个身体,运用歌唱时标准的一套发声方法进行演唱,并感受歌曲的含义,唱出歌曲的情感,随时为学生进行歌唱示范,加上灵活的钢琴伴奏,在声乐课堂上师生的和谐互动使整个教学过程融合了美妙的歌声并且轻松愉快渡过。事实证明,音乐的基本技能应该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使他们可以享受音乐的乐趣,从音乐中获得启发。
        3.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培养情感需求
        老师要注重情感表达,强调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先听歌再唱歌,通过比较和密集听和粗听来感受音乐,并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感知音乐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意味着音乐教师可以阐明自己的职责,但学生的审美水准只能自主培养。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需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需求,从他们自身爱好出发去教学。在学唱《黄河大合唱》曲调慷慨激昂,令人精神振奋的歌曲时,学生通过演唱歌曲,吸收歌曲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好的代入感,能有效地规范自身的行动方式。
        4.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在教材方面选入教科书的作品必须是艺术杰作。传统教学经常重视教科书的分析,注意教科书的知识结构或逻辑结构。而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思想的认知结构与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不同。教科书中的知识具有高度的顺序性和逻辑性,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顺序则被稀释并以另一种方式构建。这给了我们一个启发:老师在讲课时不仅必须在教科书中清楚地解释音乐作品知识,也要认真选择教材。除此之外,教师应注意自身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正确的示范,以便学生可以直观体验歌唱的方法。行动主义非常重视模型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观察,从而减少了练习中反复试验的时间。此外,作为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5.行动塑形和行动矫正
        行动塑形是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身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行动。例如,学校要加强德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方针,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音乐技巧,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感知性,对音乐家的生平经历、音乐风格特点以及音乐作品表现形式的差异化,需要对音乐作品分类,降低了音乐学习难度,以便不断增强学生自主进入揣摩与挖掘音乐的思想情感学习。行动矫正是以淡入淡出的方式纠正学生的不良行动或错误行动,有效激活了学生音乐学习与兴趣爱好的认知,进而使学生形成自发性、个性化的审美情操。
         总结
        简而言之,认知、行动心理学研究为音乐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并为现代音乐教育实践提供了许多新的启示和方法。教师在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时,要贯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鼓励学生尽量脱离审美模板下的局限思考注入自身的情感,培养对艺术的独特性的看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能力同时,发展自身的个性化风格有着很好的提升作用,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瑾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期.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编,郭东岐编著,教师的适应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2期.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卢家楣.学习心理与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