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段景艳
[导读]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中
      段景艳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四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等素养。培养学科素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以兴趣为动力,促进个性发展。本文解读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了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探究了初中音乐教学原则;依据原则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有效教学策略。重点是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培养音乐核心素养,提高音乐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教学策略;素养提升
      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载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等素养。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融入多元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从而有效提升音乐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解读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了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探究了初中音乐教学原则;依据原则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有效教学策略。重点是通过多样活动、趣味情境、学科综合、乐器辅助、合唱演绎、多元评价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其领会音乐情感内涵。
      一、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解读分析
      核心素养是关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自主音乐需要:是指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是自主发展素养的具体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有三点是培养重点。一是学生能够自主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二是在实际体验的基础上,能够主动将音乐作为愉悦身心的工具,三是能够自觉将学习音乐作为提高文化修养,完善自我的一种文明生活方式。
      音乐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音乐交流与合作能力。核心是音乐表达情感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引导学生能够对作品进行感受和表现,通过聆听、欣赏、比较等,理解音乐内涵和音乐表达情感,从而能够较好的融合音乐表演活动中。
      音乐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听、唱、奏、动等音乐活动中,通过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愉悦身心,能够运用音乐作品抒情咏志,陶冶情操。在音乐歌唱、音乐表演中,感悟美德、促进健康发展,学会自我调节情感和修养性情。
      音乐文化理解: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关系,理解音乐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提倡学科综合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其从多角度认识音乐内涵,还可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这四个音乐核心素养之前相互联系,同时又彼此独立,每一个维度都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学习音乐、掌握音乐技能、丰富思想情感的重要前提。因此,为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理解音乐素养内涵是关键,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以素养培养为目标,认识培养意义、重视教学原则、优化教学策略。
      二、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节奏感的欣赏、表现、创作等,能够感知音乐的魅力。为提高音乐素养,所主张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旨在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视听结合、多元手段等方法,为其提供不同的音乐欣赏渠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感知能力,还可以促进对音乐技能的掌握,从而丰富思想情感,培养综合素质。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原则
      (一)重视重复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情感等素养,重复教学是原则所在。不仅要重复聆听,还要重复鉴赏,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为辅助,通过重复教学,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音乐要素,感知其中的节奏变化、情感变化。既可以熟悉歌词,找出歌曲特点节奏,又可以提高音乐分辨能力和记忆能力,培养音乐审美。


      (二)遵从比较
      鉴赏音乐、理解音乐,除了认识最基本的音乐背景、作者毕竟以外,还要从强弱、长短、音色、节奏的松与紧进行比较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关注学习体验感,在理性分析、对比探究中,激活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鉴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样活动,关注学习体验,满足音乐需要
      初中生不论是情绪变化,还是心理变化,波动都比较大,主要是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阶段,自我意识比较强烈。而音乐作为一门美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情感,还可以帮助其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此,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样活动为辅助,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音乐审美
      在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音乐审美能力,使其能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而情境教学的创设,旨在围绕教学内容、实际生活经验为辅助,使得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强调视听感官的激发,重点是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发展需求,在情境学习中,提高音乐审美核心素养。
      (三)提倡学科综合,创新教学素材,培养音乐理解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素材的运用是培养音乐理解核心素养的关键,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提倡学科中和,在教学实践中,实现音乐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融合,如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在资源整合中,创新教学素材,提高理解能力。通过学科综合,以及问题引导,增强音乐理解能力,借助互联网手段,提高音乐理解,通过学习和欣赏,问题探索和情感分析,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学习能力等素养,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四)利用乐器辅助,促进个性发展,培养音乐创造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而乐器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以乐器为载体,进行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还可以拓宽学习视野,培养学习音乐、鉴赏音乐良好的学习方法。
      (五)融合合唱演绎,强化表现能力,增强音乐情感
      合唱教学法是一种集体活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情感素养,促进健康成长发展,既要帮助其塑造健康的心理,还要让学生能够健康交友、健康学习、健康生活。而合唱教学手段的运用就有效完善了这一目标,它不仅可以提高对音准的掌握,还可以增强表演自信心,增强音乐情感。
      (六)完善评价机制,构建多元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等三个层次,也就是说,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音乐核心素养,在评价中,要重视多元,不仅要涵盖音乐教学内容,还要关注音乐学习过程、音乐理解、音乐参与程度等,在多元点评中,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沟通,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手段的创新,通过多样活动、趣味情境、学科综合、乐器辅助、合唱演绎、多元评价等,提升音乐学习能力,完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小桃.以美施教,以乐育人——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13+69.
[2]吴红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20(02):189-190.
[3]张楠.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24):156+159.
[4]周莉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05.
[5]王岩.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初中音乐教育“教”与“学”的分析[J].学周刊,2019(30):155.
作者简介:姓名段景艳(1979.9),性别女,民族:汉族  籍贯(河南省滑县),单位(学校乌鲁木齐市第64中学),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中学音乐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