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光
合浦县山口中学 广西 北海市 536122
摘要:初中美术是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课程,也是提高学生美育的主要途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乡土资源,将这些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资源融入美术课堂中,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通过论述当前乡土资源融入初中美术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创新乡土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模式,通过多元化的乡土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增加综合性美术活动课,提高学生对乡土资源的鉴赏力。
关键词:北海乡土资源;初中美术;实践探索
随着素质教育和初中美术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美术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性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渐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乡土资源反映了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比较了解也乐于接受的学习内容,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乡土资源,灵活的将其运用到初中美术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美育。本文将通过论述乡土资源在初中美术课堂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北海乡土资源在初中美术课堂上的应用途径,希望对初中美术教育提供帮助。
一、当前乡土资源融入初中美术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模式应试化,学生兴趣度不高
乡土资源是一个地方的特色资源,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我们发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在乡土资源融入方式上,教师采用的方法较为传统,一般为课堂出示当地的乡土资源视频或者图片、告诉学生绘画的方向和技巧、学生自主完成作品、教师点评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中间存在大量填鸭式内容,虽然讲解到了一些乡土资源,但是不够深入和具体化,只是简单介绍乡土资源的分布、特点等,对于蕴藏的优秀文化内容讲解较少,导致学生在绘画中灵感少,创新和创造能力不强。
(二)综合性美育内容少,学生探究能力不强
初中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要让学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美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综合-探究”这一新的学习领域,强调美术与生活、社会等资源的融合,进而发展其探究能力。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教育中是提高学生美育的重要方式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讲授式教学仍贯穿课堂之上,一些基于乡土资源的教学法,比如乡土资源创造情境模拟教学、乡土资源合作探究教学、翻转课堂美育等应用极少,导致学生的探究能力不强,不能在欣赏和创造中发展自己的美术核心素养。
(三)课外美术教学开展较少
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对于乡土资源教学来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课堂搬到室外,通过让他们了解乡土资源,进而找到创作的灵感。但是,受到应试化教育的影响,针对乡土资源的初中美术课外教学还较少,在仅有的课外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写生技巧,没有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乡土资源进行探索和发现,进而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北海乡土资源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实践途径
(一)创新乡土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广西北海这个诗情画意的广西地级市中,还有很多的乡土资源,有风景名胜涠洲岛、星岛湖、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普度寺等。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将这句话内化于心,创新北海乡土资源融入美术课堂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中的活动一“欣赏与评述”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相关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加深理解,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欣赏,从多个角度理解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生动的动画功能播放北海海洋之窗的相关画面,让学生对综合性海洋博物馆有所了解,熟悉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海的关系,熟悉贝类文化和南株文化,从多个角度欣赏北海之美。
在学生欣赏完成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给予他们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通过相互讨论了解北海乡土资源的种类和特色。我发现孩子们的回答是非常丰富的,有的说“我看到了形态各异的生命形象”,有的说:“我看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还有的说:“我看到了生命的奇妙”。在课堂的拓展环节,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北海乡土资源的了解,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的所见所想,并思考:“为什么内容相似的北海作品,不同的画家创造技巧和风格上会有如此大的区别?”,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美术作品创作特点说出自己的答案。因此,通过问题导向式的教学引入北海乡土资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美育教学功能,可明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增加综合性美术活动课,提高学生对乡土资源的鉴赏
美术课堂教育要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使学生在原有美育基础上有更深入的发展空间。北海乡土资源在融入初中美术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之前的教学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策划者,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学会对乡土资源的欣赏。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中,教学目标是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开始前可以设疑:“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这个时候出示北海老街、高德三街等,告诉孩子们老街是新城繁荣的根基,是精神文明的载体,是儿时的记忆、游子的乡愁、老人的故事,更是指引未来的足迹,老街的每一栋房屋布局和造型都显示了当时人们的活动范围以及乡亲们的友谊。因此,我们在了解北海乡土资源的文化内涵时,要培养自己的色彩感觉能力,只有从内心感觉到真实的、好的艺术作品,才能准确的将其表现出来。在将北海乡土资源融入课堂中时,对于学生存在的鉴赏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开窍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解决,而不是直接分享给他们答案,最大化的提升学生对乡土资源的欣赏能力。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可以以“北海乡土文化,展我风采”为主题,让学生创作丰富多彩的作品,可以是写生,也可以是摄影作品,将他们的创作作品设计成主题墙,让整个美术课堂融入更多的乡土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创作潜能。
(三)将北海乡土资源融入课外美术实践教学中
美术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中,这是美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转移到室外,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北海风景,引导学生对自然风光进行细致的观察,在他们兴致盎然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随意挑出一处风景让学生尝试写生,在创作的时候教师强调注意技法,向学生讲解绘图的各种技巧。在完成各种疑难问题的讲解后,教师要将空余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意找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素描,比如珠海路老街、北海金海红树林、北海近代建筑群等。在学生创作完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那份“美丽”,可以是一草一花,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性,做到知行合一,将美育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了充分的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教师也要适当的创新美育评价机制,由传统的只关注学生作品成功率上过渡到关注学生对乡土资源的认知、合作探究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上,强调美育的过程性,这样的评价方法会让更多的学生注意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北海乡土资源中蕴含了大量的人文故事,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非常重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融入乡土资源。受到应试化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美术在融合乡土资源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较多的,融入模式单调、综合性实践活动少等都限制了学生的欣赏能力。下一步,在将北海乡土资源融入课堂中时,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挖掘乡土资源中的人文典故,让学生在作品创作中大胆融入新思想,进而提高美术课程的美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汪建华.基于核心素养的乡土资源开发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00(002):111-112.
[2]李栋.乡土资源与初中美术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分析[J].才智,2020,000(015):68-69.
[3]陈婷.运用乡土资源丰富初中美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000(00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