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李锦珍
[导读] 小学时期,学生开始在学校系统地接受英语教育
       李锦珍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多祝增光中心516345
       摘要:小学时期,学生开始在学校系统地接受英语教育,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不仅要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培养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阅读在英语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决定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本文将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英语阅读文本的解读当中,具体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导图;英语阅读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英语教育工作者们结合学生在新时代的学习需求,以及新课程标准下对小学英语课程的新要求,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思维导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到英语教学领域,其优势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显现出来,成为一种新的、具有进步性的英语教学方法。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时期,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初期阶段,还没有完全适应英语表达方式,也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相比于精简的汉字,面对一大段的英语文字,学生并没有信心马上开始阅读,甚至会产生逃避和恐惧心理。而思维导图的直观性、精简性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问题,有效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避免英语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对其产生抵触。思维导图在给学生点明重点、梳理材料结构的同时,又保留了许多的细节内容,学生必须亲自阅读材料才能对材料内容进行完整、详细的了解,必要的保留可以造成一种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明确地归纳出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哪些单词、句子、语法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正常阅读,材料当中的哪些思想、文化背景等是学生在这一阶段难以理解的,会阻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解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科学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在准备阶段和阅读过程中,突出重点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合理分配课程时间。这样一来,学生不必要在阅读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知识点上都投入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学习,既可以保证自己的阅读质量,又能够提高阅读学习的速度。
       (三)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有效梳理,加深学生对于文本材料的解读
       英语阅读学习并不只是对材料当中单词、句子、语法等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还有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和文章主题的把握,在阅读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处在英语学习的初期阶段,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数量去支撑起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线索,引导学生快速抓取材料当中的有用信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通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逐渐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优势项目。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把握重点内容,详略得当地安排课堂教学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对材料内容讲解的非常详细,以保证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材料内容的理解,但是一篇阅读材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甚至下课铃声敲响,材料内容还没有讲完,出现拖堂或者占用下一节英语课堂的时间等情况。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握教学重点,将所有的知识和材料都一概而论,虽然课程讲解非常详细,但课堂内容零散、不紧凑,教学节奏过慢,没有将英语课堂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学生虽然紧跟教学安排,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既没有有效提高阅读量,也没有在有限的阅读当中实际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的准备阶段,教师就应该开始应用思维导图,明确本节的重点内容,对于次重点或者学生明显已经掌握的内容,只需要一笔带过即可,在教学内容上有详有略,真正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My friends》这一单元时,对Part B部分的Let’s talk这一个课时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明确这一单元的阅读主题和主要任务,如将““He is tall and thin .、“He has glasses and his shoes are blue.”等句子用思维导图进行细化学习,明确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与朋友性格或外貌有关的英语单词的读写以及用法,学会使用“He is ..../ He has...”这类句子的语法使用。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详细讲解后,必要时可以在思维导图上增加仿写模板,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朋友的性格和外貌特点,并仿照导图前面所列出的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英语阅读当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过程并不仅仅是将材料当中的单词、句子念出来,更重要的是对材料内容所进行的思考。缺少了思考的过程,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在阅读之后回忆材料内容,无法将主要内容复述出来,甚至面对具体的题目,对于题目中的问题没有任何印象。导致学生必须反复阅读,甚至依赖片段式的阅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缺乏对文章进行整体解析的能力。不仅阅读速度慢,在对文章的理解方面也容易出现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推理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What would you like?》这一单元时,对Part A部分的Let’s talk这一个课时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选择流程图形式的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解析。如以“I’m hungry”为开头引入的文章,一般另一个人都会询问:“那你想吃点什么呢?”即英语“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然后由当事人回答想要吃的食物类型,以及对食物进行的评价,在受到主人的招待时,要主动说谢谢。这一流程便是文章的主要线索,学生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后,便可以理解文章不同句子的语气、文章的整体走向,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推理,丰富文章的内容。将本节的主要内容放在整个流程图当中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明白“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等,具体应该在怎样的场合和语境中使用。
       (三)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构建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
       思维导图的使用形式是丰富多样、灵活可变的。许多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的重要性,也将其实际纳入到了课程学习当中,但是在具体的实践环节过于僵硬死板,认为思维导图一定要在阅读准备阶段完成,或者是完全将思维导图放在阅读过程中,由教师将其完成。这些其实都不利于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事实上,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认知能力有限,是无法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而独立学习的,但同时,教师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注定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堂的打造,必然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高度合作。在思维导图的制作和使用方面也是如此,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方向和思路的引导,但具体的细节和详情,不妨留给学生来进行完善,一方面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另一方面也是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What does he do ?》这一单元时,对Part B部分的Let’s talk这一个课时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的问题,帮助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后,可以将其写在思维导图的问题后面,将导图补充完整。如教师在导学中提出问题“Mike叔叔去哪里上班?他是怎样去上班的?他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出行方式?”。学生通过阅读“He works on a boat. He goes to work by bike.”以及“He works very hard and stays healthy.”等句子,可以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并将其补充在思维导图的空白处。
       总结: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构建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策略,组织开展各类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伍春燕. 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小学, 2019, 000(011):P.128-129.
       [2] 许维琼. 基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15):485-486.
       [3] 姚季东. 刍议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的应用创新[J]. 新丝路:上旬, 2019, 000(006):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