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场景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陈剑萍
[导读]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场景可以使课堂知识与生活相互贴近
       陈剑萍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362333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场景可以使课堂知识与生活相互贴近,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初中生物课堂应该与现实生活面联结,生物教师应带领学生尝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从课本拓展并走入现实,学会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生活场景;初中生物学;教学方法
        
        1.生活场景教学的概述
       生活场景教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情景,以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设置相应的生活情景达到高效完成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初中生物学生活场景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合适的生活场景,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的生物学技能,突破教学难点,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生活场景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2.1 关联相关的生活情境,促成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与课堂知识类似的或相关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充分想象或回想生活经历,并给予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例如进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运动会,开展运动会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操场,在操场上划分了竞赛区、铅球区、跳远和跳高区以及看台等不同的功能区,这样的区域化能保证各个比赛项目不会相互干扰,从而高效进行各项赛程。操场的司令台是整场运动会的控制中心,相当于细胞核;操场边界相当于细胞膜,进出操场的人员都要由此经过。这样将细胞这个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比喻成开展运动会的操场,学生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理解更深刻,明白了细胞内各种微小结构对于细胞的意义,还自然而然对细胞结构的精致和精巧之处产生震撼之情,同时达成了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类似的生活情景,与相关内容进行链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课本知识理论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通过积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2 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体验知识的生成与应用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现实生活,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食物或饮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5种食物(或饮料)进行组合,然后让学生分享这样选择的原因。在课堂上利用食物选择,让学生更积极的融入课堂,通过游戏学习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实现思维的启发,并且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应如何做到并保持健康饮食。


       2.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例,发现生物学规律
       生物学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观察能力,增强学生观察力的敏感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思维,尽可能把观察到的现实生活与课堂知识相互连接,进而让生物学教材上的枯燥理论与现实接轨,使其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例如在讲解“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知识时,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土地里观察玉米生长情况,了解玉米的开花传粉,以及玉米后期生长过程直到结果的整个过程。学生到玉米地里仔细观察,不仅亲眼看到玉米生长的发育情况,近距离地观察到花粉和胚囊情况。在后续开花过程中,还可能观察到花粉借助风的力量落到柱头上,进而完成玉米的传粉这一过程。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多肉植物落叶生根的生长及繁殖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其落下的叶片如何种入泥土,经过分析,理清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的的本质区别和优缺点,从而使课堂知识更通俗。在生物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身边的生物学现象,生物学的一些事实性概念就会变得简单易懂。
       2.4 利用实物巧设情境,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中选择生活中与教学相互贴近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加以呈现,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亲近感,增加探索欲望,还可以将枯燥的生物学名词趣味化,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生活场景,毛线团和毛衣本质上是同一种材料,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毛线团更容易打结,毛衣更容易打理,由这样的生活场景迁移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分裂前和没有分裂时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毛线团通过纺织会形成毛衣,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后就转化为染色体。进而理解“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不同存在形式”。争论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通过主动阅读教材,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时更加理性,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将枯燥的概念与恰当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2.5 引入实例创设情境,培养应用意识
       初中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情景,选取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通过课堂学习任务与具体事例的融合,结合设置有效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会厌软骨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吃东西,边吃边大笑的情景,并且让学生想象到自己想说话,但是又同时想吞口水时的情景,通过生活情景带入学生,了解到咽作为食物和气体共同通道的含义,进而在生活中自觉做到“食不言”。又如,在学习了根吸收水分的条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糖拌西红柿”和“凉拌黄瓜”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应当考虑到初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在课堂中恰当地引入生活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魅力,使其更积极的学习生物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与生活实践相连接,提升生物学课堂的效率,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银.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浅谈[J].新课程·下旬,2019,(4):178.
        [2] 苏哲.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3):78.
        [3]吴艳.浅谈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构建[J].数码设计(上),2019,(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