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弱音技巧和演唱的情感个性化表现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彭红梅
[导读]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重视对弱音的训练
       彭红梅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重视对弱音的训练。进行弱音训练可以使演唱者更好的把握作品的情感变化,促进演唱者正确的歌唱意识和歌唱机理的形成,能够对音高的强弱进行流利的转换。另外,在声乐演唱中,要想将演唱效果和作品的艺术性进行完美融合,使其表达出来的情感更加自然贴切,就要适当的控制声音的音量和音色。无论是弱音技巧还是演唱的情感个性化表现都值得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起重视。本文就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弱音技巧和演唱的情感个性化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弱音技巧;情感个性化表现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声乐教学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也就决定了身为高校音乐教师要紧随现代化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的要求,与时俱进,将声乐理论与课堂实践进行科学的融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1]。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学习的错误概念
       首先,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嗓音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天生拥有较好的嗓音条件,而有些学生的嗓音条件则表现的比较普通。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的课堂现象就是有一部分学生“嗓门很大、音色很亮”,在发生训练的过程中“吼叫”的现象严重,学生发出的声音十分僵硬,在演唱的过程中也比较粗糙,而且音域狭窄,从听觉方面无法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嗓子哑、高音挤、高音困难、嗓音重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声乐初学者对于音量大小过度重视,没有重视声音质量。
       其次,部分学生都存在“力量多少决定声音大小”的片面认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学生们进行作品的演唱过程中,对于作品中的表情记号mp、p、pp……的演唱常常会觉得强弱对比不明显,不敢用力唱,在演唱中表现出气息浮、声音虚、音色暗等情况,但用力过大又缺乏明显的情感对比。许多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弱音训练会导致声音变小吗?”“在以后表演的过程中会不会导致声音无法释放的情况?”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肯定不会。而且,使用蛮力发出的声音恰恰很难找到松弛的感觉,声音也缺少一定的穿透力。因此,教师及学生都应该对演唱技巧中的弱音唱法引起重视,只有对横膈膜和肌肉进行更好的控制,才能够使发出来的声音弱而不虚。弱音唱法是演唱的手段之一,运用弱音唱法的最终目的是使发出的声音更加通畅、漂亮。
二、弱音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演唱者获取声音的高位置
       演唱者在弱音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声音的高位置,为其声乐表演创造有利条件。高位置的声音具有混声的发声状态、穿透性强以及声音力度变化自由的特点,在高位置发音中,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声音穿透性强和声音力度变化自由的基础就是混声的发声状态。演唱者声道闭合情况下才能进行弱音训练,可以运用少量气息使发出的音量变小,在小音量的训练状态下演唱者可以更加自然流畅的进行真假声的混合、切换,有利于达到混声的发声状态,进而使其更好的找到声音的高音位置。
(二)有利于演唱者咬字水平的提高
       许多演唱者在日常演唱中会过度重视声音状态,对咬字的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会导致咬字僵硬情况的出现,听众在欣赏作品时就只能听到旋律,而对于歌曲内容却模糊不清,也就无法使听众对歌曲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体会,更无法感受到歌曲给人的精神带来的慰藉。通过弱音训练,运用弱音技巧表现作品,气息量变小可以使发音器官得到充分的放松,达到最佳的咬字训练状态。通过长期的弱音训练,咬字器官的灵活性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演唱者咬字水平提高,就能够将歌曲内容清晰的表达出来,听众既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旋律,同时也能够了解歌曲内容,使听众更加深入的理解歌曲,使歌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得到有效发挥。
(三)有益于演唱者声带得到更好的保护
       声带是人体的发声器官,对于演唱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部位,声带受损会给演唱者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可逆的结果,其日常交流也会受到影响。声带损伤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日常声乐训练中强度过高,所以,演唱者要适当降低训练强度,保护好声带。声带包含“轻机能和重机能”,通过弱音训练可以使声带处于轻机能状态下,适中的紧张度可以使声带在高音演唱过程中不会变松,相反的还会使声带的紧张度得到增强,演唱者的声带在安全的闭合状态下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三、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弱音训练技巧
        在声乐教学的发声练习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弱音训练。但是,弱音技巧在发生训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表现歌曲的重要手法之一,能够达到正常发生训练无法实现的效果。
        所谓的弱音,其实就是俗称的小声。若将人体发声系统中的重机理运行结果称为强音的话,那么,人体发声系统轻机理运行的结果就可以称之为弱音。为了满足音高的要求,需要更加集中、统一的音色以及更加松弛的发生系统相互配合,进而通过小音量高频率来实现。在声乐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无法做到真正的放松,也就无法找到真正放松状态下的弱音,无法对发生系统肌肉群进行收放自如的控制[2]。学生在没有接受发生训练前,最大的表现就是牙关紧,无法放松,所以要坚持进行开口训练。靠口训练需要学生将右手压在自己的下巴上面,将口腔缓慢的打开,直至露出上牙,但下牙要保持微露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嘴唇切忌不可用力横向张开,要做到缓慢的向上伸张。就大多数演唱方法来讲,要想产生美感,就需要保持身体的松弛,如何才能做到松弛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练习。
        第一,喉头稳定。能够稳定喉头的最行之有效的发生训练就是弱音练习。作为发生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咬字。声音的位置以及统一且完美的音质都取决于喉头是否稳定。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实,在稳定喉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是“U母音”训练,经过这一训练有利于学生对喉头的位置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更好的稳定喉头[3]。在进行弱音训练时可以使用“U母音”八度的连音,此时喉咙要打开并且放松,确保胸腔、咽腔、口腔以及头腔在一条水平直线上,然后首先进行高音,然后再慢慢下行,进行八度练习。弱音的演唱对于高位置更容易定位一些,要注意始终保持上下相通的感觉,使音色能够保持上下一致,确保整个歌唱状态“空、通、松”[4]。
        第二,声音的共鸣。发声练习中,哼鸣训练更加吻合弱音的训练要求。在进行哼鸣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体会什么是“打开”的感觉,轻松的感受到声音的高位置,使其共鸣腔体得到改善,音域可以得到有效扩展,原本单薄的音色通过腔体共鸣而发出的声音可以使其获得共鸣的效果。菲利普在《歌唱中的自由》一书中提议“学习唱歌的人要尽可能多练习哼唱”[5]。

进行哼鸣训练时,要平放舌头,舌尖牢牢抵住下齿根,双唇微闭或半张均可,此时下巴要始终保持完全放松的状态,提起上软腭,口腔要保持含着半口水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下一个自然空间就形成了,再通过鼻腔发“en”音,此时会感觉声音像是由远方传来的。在反复的练习后,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明亮且圆润,增强穿透力,原本单薄的音色也会逐渐变得饱满。
        第三,气息的“稳、慢、匀”。在进行弱音训练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既然发出的音量小那么自然力气小一些就可以了,这就会使学生忽略气息方面的控制。尽管与强音训练相比,弱音训练对气息的要求较低,但是保持稳定的气息在训练的过程中还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正确的哼鸣训练以后,以哼鸣位置为基础再慢慢打开口腔,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弱音训练的初期,切记不能过度打开双唇,双唇打开过大,口腔就会漏掉气息,无法封闭气流,唱出来的弱音给让人感觉就是虚的;相反的,如果双唇打开的小一些,气流封闭,喉咙也会因此被打开,呼出的气息缓慢且均匀,对于共鸣位置也能够轻松的发现。通过反复练习后,对弱音训练中双唇的打开能够进行更加熟练的掌握后,就可以适当的打开双唇,练习由弱到强的演唱,由此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6]。在音高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声音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着,逐渐由前面移动到后面,教师可以通过听觉对移动速度进行判断,当声音达到高音区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将上软腭提起,及时提起上软腭才能确保口腔后面的拱门形状的形成,实现头腔共鸣和鼻腔共鸣,进而使后咽壁的力量能够得到更好的带动,这样一来,演唱的声音不仅松弛还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四、声乐演唱中的情感个性化表现
        拥有过硬的演唱技巧可以使演唱者对作品进行更好的诠释,在现阶段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学生自身拥有较好的音色,也掌握了演唱的基本技巧,在演唱初期也能够带给人很好的听觉感受,但是在后续的演唱中就会给人乏味的感觉,究其原因,实际上就是学生掌握了声乐演唱技巧却无法将这一技巧运用到实际演唱的过程中,大家如同在一张模具下刻画出来的产品一般,演唱十分的机械化,特别是在科班出身的学生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导致“千人一声”的现象,声乐演唱也会因此以失败告终。面对这样的问题,不禁要反思,为什么同样的作品有些演唱者能够表现的让人赏心悦目,而有的演唱者却让人觉得其表演的很乏味?这其中就体现出了另外一个在声乐教学中值得重视的教学内容,即演唱中的情感个性化表现。
        伴有情感的演唱才能够富有灵魂。在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将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出来,可以使情感在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音乐记号甚至是标点符号中充分表达出来。演唱者在拿到作品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阅读并理解作品中的字句,使自身能够对作品产生心灵上的碰撞,激发出自身的演唱欲望,情感创造的动力也就由此产生,人们常将其称为二度创作。
        演唱者在理解音乐艺术并熟练运用声乐演唱技巧的前提下,通过声音、肢体动作、人物塑造和艺术形象等方面可以更加立体的呈现作品的歌词和旋律。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的社会阅历、不同的文化程度,因此,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段“千人一声”的特殊时期,后来,艺术家们对于个性化表演的重要性有了全面的认识后,就开始不断的创新,寻找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表现方式。要想使演唱更加的完美,需要演唱者拥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演唱技巧。通过情感个性化表现,可以使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音乐表达方式能够得到挖掘和创新,有效化解“千人一声”的尴尬局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情感个性化表现的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高校声乐教师可以将“情绪自我激励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师范演唱,学生的歌唱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呃逆荣,带学生走进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7]。
        第二,重视情感在演唱技巧中的作用。通过教学语言的运用使学生感受到积极地情感影响,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并在后续的音乐训练中对这秀儿知识进行更好的利用。在积极地情感表达状态下,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发生共鸣腔体的调整,通过发声器官的完美配合,演唱者外在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就会在内心情感的影响下传递出更加灵动的表现方式。可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挖掘,使学生在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意识和能力得到激发与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将演唱技巧更好的表现出来。
       第三,情感个性化的重要性。在目前的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侧重于对传统声乐讲究的“字正腔圆”的表现,这样使音乐作品表现出千篇一律。基于此,教师应该对形式化要求进行突破,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演唱风格和表演风格进行深入的挖掘。要想使情感得到更好的表现,除了对声音有较高的要求以外,还需要演唱者配合相应的表演。演唱者在进行表演时,应该让自己的肢体表演更加具有特色,通过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不同形式的演唱及不同的个性化表演,使声乐作品能够得到独特的展示,以此将艺术的独特魅力充分表现出来。
五、弱音唱法的情感个性化表现
       在上述叙述中,明确了情感个性化表现对于作品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将情感个性化表现运用到实际演唱中,就需要进行进一步探讨。声乐作品中拥有极其丰富的情感表现,或是激昂澎湃,或是委婉低沉,运用弱音技巧就可以将作品中情感的强弱变化自然流畅的表现出来。
       首先,弱音唱法可以使演唱者轻松的找到松弛的感觉,使下巴和舌头能够解放出来,更加准确地咬字与发音,进而使作品中歌词的意境得到更加精准的表现;其次,弱音唱法能够使演唱者的气息得到更好的控制,对于音色也可以结合演唱作品的表现意境进行科学的选择,而且,弱音唱法可以更加贴切的处理作品中的高潮部分;再者,弱音唱法可使演唱作品的色彩更加丰富,作品中的情感变化也可以因此得到更好的把握,使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更加自然完整的进行情感的过渡。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只有更好的控制声音的音量和音色才能够使演唱效果与作品的艺术性的融合更加完美,只有具备这样的技能才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演唱者。
六、结语
       总之,在进行高校声乐教学时,教师和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要不断提高,使声乐教学的艺术性得到更好的展现,重视对学生弱音技巧和情感个性化表现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声门和气门进行控制,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毛清标.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中的运用探析[J].黄河之声,2020(02):78+80.
[2]张晓红.分析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J].戏剧之家,2019(19):73.
[3]冯鸢.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中的价值和作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09):58+61.
[4]于欢,孙悦.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J].黄河之声,2019(01):26.
[5]李士锦,徐贤洋.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J].黄河之声,2018(15):36.
[6]刘莉朋.论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气息训练[J].艺术评鉴,2017(21):122-123.
[7]沈明春.关于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J].艺术评鉴,2016(07):85-86+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