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活动》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 陈英莉
[导读]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
      陈英莉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710004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根据活动任务单的安排,有三个学习任务。新闻阅读活动只是其一,在阅读活动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完成任务二、任务三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任务二”是新闻采访,它在本单元任务群中活动性、综合性最强,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运用并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对于新闻比较熟悉,但对于一则新闻成型之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了解并不多,包括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步骤。“任务二”新闻采访,旨在通过活动实践,引导学生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自主确定新闻报道题材,制订采访方案,拟定采访提纲,了解新闻素材获取的方式。由于活动本身的过程性较强,活动的具体情况存在较多不可预知的因素,要开展新闻采访活动需要提前进行详尽的指导。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单元任务一的学习中,了解了常见到的新闻题材: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对于新闻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关于新闻的基本要素、基本内容。学生对于新闻采访、新闻报道并不陌生,各种媒体都有呈现,但是具体从学习运用的角度来说,学生还是较为陌生。什么是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有哪些方式?新闻采访的细节是什么?诸多问题还需要学生通过本节课的语文实践活动,达到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节课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多个语文实践活动,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要点,为新闻写作做铺垫。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
2.了解新闻采访前准备内容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3.通过模拟采访等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入了解新闻采访。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
                              2.参访提纲的拟写。
3.现场访谈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采访提纲的拟写。
                              2.现场访谈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法       
六、教学资源:PPT      新闻视频
七、教学过程:
(一)走近新闻
1.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任务一”各则新闻的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些新闻报道的内容通过什么方式获取的?
《消息二则》      记录、搜集资料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观察、记录、查阅
《“飞天”凌空》      观察、记录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观察、搜集资料、记录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明确新闻报道内容获取的诸多方式。)
教师小结:无论完成哪一种新闻报道(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都需要通过以上的方式搜集新闻素材,这些都是新闻采访中用到的发现、搜集新闻事实的方式。还有一种新闻采访中最为主要的获取新闻素材的方式:(播放访谈视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现场采访(现场访谈)
2.明确概念
新闻采访:记者为获取适于传播的新闻事实而进行的观察、询问、思索、倾听、查阅、记录等工作,它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记者为了完成一篇新闻报道,要通过新闻采访搜集新闻素材,之后撰写成新闻。为了使新闻采访能顺利进行,在正式的采访工作之前(现场访谈),都要拟写采访提纲。
(二)新手试水
出示一则新闻背景材料,拟写采访提纲:
近日据教育部官员表示,我国将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要达到语数外同分值水平,并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记分的研究。“新政”之下,许多家长表示肯定要给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不少体育老师则建议家长多带孩子一起去运动,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孩子锻炼效果,“运动不只是在课上”。了解到这个消息后,学校定于2020年11月17日放学后,在学校会议室召开会议,要求初三年级各班派5名学生代表参会,了解学生对体育成绩等分语数外成绩的看法。
1.活动一:学生根据以上新闻素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拟写新闻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2020年11月17日放学后,学校会议室
采访对象    初三年级各班学生代表
采访目的    了解初三学生对中考体育考试成绩与语数外等分值的看法
采访方式    现场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器材    纸、笔、照相机、录音笔
采访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拟定采访问题
问题预设:
1.你对体育成绩等分与语数外怎么看?
2.这样的政策出台对你有什么影响?
3.你会因为这个政策而更加注重体育训练吗?
4.你加大体育的训练目的是什么?
5.更多的体育训练时间会不会挤占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你将怎样平衡时间的冲突问题?
6.你认为这样的政策出台对广大学生来讲有没有意义?
7.你将采用什么方式提高你的体育成绩?
8.你认为出台这样的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9.你觉得学校为了提高体育成绩,会采取哪些策略?
10.要提高体育成绩,加强体育训练是必须的,你认为体育课的训练时间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提纲的拟定,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明确采访提纲的主要内容是预先拟好采访问题,这是拟写采访提纲的主要内容。
2.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就拟好的采访问题展开点评。(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采访问题,并说明拟定该问题的理由。

陈述完之后,其他小组就该小组的采访问题发表看法,进行点评。
预设:(1)拟定的问题没有围绕主题。
(2)问题缺乏逻辑性。
(3)多个问题重复。
(4)问题要表达的意思不够明确。
(5)问题过于简单。
(6)问题针对性不强      ……
设计意图:通过点评,引导学生关注采访问题拟定的注意事项: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联系,遴选合适的采访问题。
教师总结:采访问题设计注意
1、围绕主题,紧扣目标;       2、表达清楚,有逻辑性;
3、内容具体,环环相扣;       4、尊重隐私,追问核实。
(三)案例分析
活动三:教师提供真实的采访案例,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现场访谈的细节,加深对现场访谈的认识,更全面的了解采访环节的注意事项。
采访背景:2004年11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闪电任命”蔡振华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兵羽中心主任,《北京晨报》记者刘莹在第一时间参访了蔡振华。
记者:有人问我现在见到您,是叫蔡指导合适,还是叫蔡主任合适?1(提问从称谓的变化入手,这样的铺垫既切合采访的主题,又显得亲切自然,很快拉近了与采访对象的距离,部分消解了蔡振华“新官上任”就接受采访的心理壁垒。)
蔡振华:还是叫老蔡吧,我从十几岁其起就被人叫老蔡,听着更亲切。
记者:此番走上乒羽中心正主任一职后,你就离“蔡指导”这个称谓更远了吧?2(接续第一个问题,意在言外,所问的其实是蔡振华还会不会直接参与中国乒乓球队的管理。获得较为满意的答案。)
蔡:可以这样说吧。……但也不是说不用管了,管还是要管的。
记:做总教练那样的业务人员和行政人员有什么不同吗?您当初的角色转换还适应吗?3(将问题转向蔡振华的新角色,引出采访的核心部分。)
蔡:两者的区别很大,做行政工作在管理方法上更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全面的高度考虑,慢慢学呗。
记:应该说您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从业务人员到行政人员的几次转换都是非常成功的额,这是性格使然,还是有什么秘诀?4(围绕“角色转换”,适度恭维对方,为接下来的问题做准备。)
蔡:就是不断地学习总结,不断地要求自己……既然组织信任,我就要尽全力做好。
记:将来您将负责的是乒乓球、羽毛球两个项目,在并不熟悉的领域将如何管理呢?5(表面上是探讨管理问题,实际上是询问蔡振华未来的工作目标。)
蔡:所以我现阶段的工作就是熟悉和了解,还不是谈理想的时候。
记:掌握着中国体育两个传统优势项目,觉得肩上的担子一下重了不少吧?6(面对蔡振华的“回避”,记者立刻转换问题方式,抓住对方履新时的心理状态,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对蔡振华的工作目标提问。)
蔡:当然了,二者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期望都很高……不过我有信心把工作做好,因为咱们项目的基础就高呀!
记:是要维持辉煌呢,还是再上一层楼?7(接续对方的回答,追问一句。问题虽短却尖锐准确。)
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先保持后发展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本则采访材料,关注记者的每次提问以及对记者提问的分析。小组合作交流,记者提问好的地方表现在哪里?通过学生对案例中记者提问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提升新闻采访的价值,采访问题的拟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明确问题提问的几种常用方式及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预设:
1.记者提问好的地方有:
(1)记者的问题很有针对性,仅仅围绕着蔡振华职位的变化展开。
(2)记者善于抓住被采访者的心理提问题。
(3)当被采访者表现出回避态度是,记者善于追问,探寻采访答案。
(4)记者一共提出7个问题,都紧扣主题。
……
2.采访提问的四种方法
(1)正面问:提问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绕圈子,这就是正面问。(例如问题1、2)
 (2)侧面问:换一个角度问问题,帮助采访对象回忆、联想,从而挖掘出真实、具体的新闻材料。(例如问题3、5)
 (3)反面问:有时候,采访对象会不太情愿接受记者采访,有的因为谦虚不愿谈,有的因为有想法不敢谈,等等。对于这些情况,记者可以采取一种反面提问的方法,有意刺激一下采访对象,引发其表达意愿,让其从“要我谈”变为“我要谈”。(例如4)
(4)追问法:就是根据采访对象回答的一个情节、一件事情或其他材料,紧追不舍地问下去,一层一层地挖掘出最真实的新闻材料。(问题6、7)
3.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1)要抓住要害。采访开始,要把自己的采访目的和内容直截了当地告诉采访对象,让对方非常清楚你的采访意图,以便配合。
(2)问题要具体。问题越具体,对方才越好回答,才能讲出细节。
(3)提问宜短不宜长,一次最好只问一个问题。如果连续提问或问题过长,被采访者可能会反应不过来,从而影响采访质量。
(四)实战演练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选出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就遴选的采访问题展开采访活动。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模拟采访,注重的是采访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采访活动,发现采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指出修正的方法。
教师预设:在学生进行采访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采用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就学生采访中的态度、语言、提问题的方式、语气等进行点评。
教师总结:
采访技巧与注意事项
 1.找机会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2.和采访对象平等对话。要求记者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主动交流,不把自己看得过高或过低,在采访中不加入自己对于采访对象的主观臆断。
 3.采访过程中,要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例如:不要强求采访对象回答不想回答的问题;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拍摄人物照片时,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采访是“交谈”,是真情对话,而不仅仅是“提问”。
      4.如果采访某个具体事件,采访对象可能是几个人。这些人中有主要的,有次要的。可以先找那些与当事人有关的人,再找当事人,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五)根据以上新闻采访素材,完成一则新闻报道。
板书设计
采访问题设计:
1、围绕主题,紧扣目标;       2、表达清楚,有逻辑性;
3、内容具体,环环相扣;       4、尊重隐私,追问核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