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英
广东省吴川市第一中学,广东 吴川524500)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支柱,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为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无效化已经成为了现象级问题。本文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字:初中教学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前言:信息技术如今参与到千门万户,我国全国4G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98%,可以说信息技术影响着我国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是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重重,课堂教学效率远不及语、数、英等主要科目,主要原因是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法陈旧老套。为了提高当前我国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师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教学工作,寻求新颖有效的方式和教学手段。
一、分层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现阶段,多数班级的学生数量较多,每一个学生都与其他学生有着相同或者相反的特点及学习水平等。有的学生因为家境较好,在年龄较小时就已经接触了信息技术,因此,这些学生早早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但是有的学生家教较严,这些学生的父母不允许学生接触计算机,是以,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一窍不通。这种明显的个体差异给信息技术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没有掌握基本操作的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教师所讲的知识,掌握了基本操作的学生又认为教师所讲的知识毫无技术含量,丧失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进行分层式的教学,并且要着力于调动学生们的各种个体性差异。分层教学是指在充分尊重班级内所有学生们的个体特点和差异性基础上,设计不同知识层次的课堂教学问题,然后使得我们班级内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我在教学复制、粘贴、剪切这一部分内容时,就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第一层较为简单,针对完全不会电脑操作的学生。我让学生们在桌面创建一个文件并将其移入到本地磁盘D中,学生们都完成的非常好,几个不会操作的学生我简单地进行了一对一单独讲解。第二层针对全体学生,难度升级,我要求学生们将刚才移入到本地磁盘D的文件通过快捷键“Ctrl+c”“Ctrl+v”及“Ctrl+x”移到本地磁盘C中。通过这两层问题,学生们的基本操作技术都得到了有效加强,激发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分层教学对于提升教学效率这一方面非常有效果,但是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水平、家庭情况等,才能在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枯燥的课堂一向不被学生们所喜,尤其是初中生已经步入青春期,性格较之小学时期更为多变,且思维活跃、反叛心强。枯燥的课堂可能会引起学生们的叛逆心理,拒绝认真学习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革新教学方法,以初中生的兴趣点为线,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这不仅是初中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当代初中生喜欢电子游戏,沉迷于逆水寒、使命召唤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并学会知识。
在鼠标的操作练习中,我就让学生们玩简单的扫雷游戏和消消乐游戏,学生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操作鼠标的左右键等,他们快速掌握了鼠标操作的基本要领。通过这节课,学生们不仅快速掌握了鼠标的操作,还感受了信息技术的有趣之处。同时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加强。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提高信息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在教授学生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三、强化课堂实践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学生们需要通过实践稳定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实践也是检验所学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们的实践时间。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的时间为30分钟,留下15分钟供学生们实践。但是当前初中信息技术一周的教学时间一般为两节课,其余科目的教师也有占用信息技术教学时间的情况,这些都致使学生们的实践时间远远不够,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原本的基础上再压缩讲解理论知识的时间。教师讲解知识和演示操作时,可以让学生跟着多媒体大屏幕一步一步操作,在讲解知识点完成后,再让学生们重新操作,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指导即可。
结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无效状态主要源于师生的不重视和教学模式的不适宜,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在构建高效的课堂时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相关科目的兴趣,以兴趣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再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增添趣味性,强化课堂实践,学生们学习主体性被尊重,实践操作时间延长,课堂效率自然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富全.高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J].计算机与网络,2021,47(01)
[2]梁顺生.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思考[J].考试周刊,2021(25)